二、 糾正古籍中的訛image,為古籍整理服務

我們可以利用俗字學知識,糾正古籍的一些失image,恢復古籍文本的原始面貌,更好地為古籍整理服務。

剝啄

沈璟《紅蕖記》第四十齣:“〔生上〕方掩茨,〔旦上〕剛點脂。〔淨上,合〕門前剝喙誰在斯?〔小丑〕車馬崔衙來到此。”注31這是崔伯仁去鄭衙拜訪鄭德璘,“剝喙”是不好理解的。“剝喙”當是“剝啄”之訛無疑。宋蘇軾《次韻趙令鑠惠酒》:“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可重疊使用,唐韓愈《剝啄行》:“剝剝啄啄,有客至門。”“剝啄”,象聲詞。敲門或下棋聲。也可作動詞,敲擊。《集成》清刊本《西湖拾遺》卷十八《蘇小小慧眼風流》:“不是晚輩不叩門,因初到於此,無人先致殷勤,倘遂突然剝啄,只道少年狂妄,豈不觸令甥女之怒?故爾鵠立,以候機緣。”(643頁)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見叢樹中,有茅屋數椽,門懸韋箔,繞以笆籬。方將剝啄,而老人已扶笻出。”另外,“啄”字訛作“喙”也是有俗寫原因的,如“琢”的俗寫或作“image”,敦煌卷子俄Дx00666《妙好寶車經》:“欲忍辱作image,斫却六〔入之杌株〕。”(7/39)注32《唐代墓誌彙編》貞觀○一一《譚氏之志》:“丹穴靈鳳,崑山文玉,不待剪拂,何繁彫琢。”注33據《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第一册一九此碑拓片,“琢”字作“image”。注34image”就是“琢”的俗字。所以,“啄”的俗字與“喙”很相似而致訛。又如“逐”的俗寫或作“image”,《邙洛碑誌三百種》三八《隋韻智孫墓誌》:“可謂蘭生芳苑,image芳風而益馨;桂殖月輪,隨月形而轉茂。”注35image”就是“逐”的俗字。又同前:“但恐陰陽改革,氣序推遷,山image風移,林從雨變,於是雕茲翠石,刊此瓊文。”注36敦煌卷子伯2922《佛說善惡因果經一卷》:“為諸獄卒,挫斬其身;鐵嘴之鳥,image兩眼睛。”(20/87)同前:“無量惡鳥,集在其身,食噉肉盡,image其筋骨,受苦無窮。”(20/88)“image”即“啄”的俗字。《集成》明刊本《雲合奇蹤》第五則:“忽然仙鶴一隻從東南飛來,喙開衆鳥,頃間,仙鶴也不見。”(51頁)“喙”當作“啄”。

古籍中還見“啄”訛為“喙”的。《集成》清刊本《後三國石珠演義》第二十三回:“只見一隻金鷹騰空而起,飛到趙士仁面上,將他眼睛亂喙。”(401頁)“喙”當作“啄”,可比較同前第二十四回:“王弥道:‘呼延晏智勇兼備,更聞淂他身邊有隻金鷹,專會啄人眼目,恐將軍不知,被他暗筭,故此收軍。’”(415頁)《集成》清刊本《續西遊記》第二十二回:“却說狐妖看見樹林枝上喜鵲撕書,他也搖身一変,変個鷂鷹飛來喙鵲,不匡靈虛子到廟復了原身。”(387頁)《集成》清刊本《飛龍全傳》第二十八回:“那鶯見人捉他,也弔過頭來,把鄭恩手上狠命的一喙,再也不放。”(692頁)“喙”當即“啄”字,今標點本《飛龍全傳》錄作“啄”注37

喝、 唱

《集成》清刊本《忠烈全傳》第四十九回:“此獸又只服得蛮王,俺兵已認得蛮王模樣,只消選一勇士,扮假蛮王一船(般)模樣,待他此獸之時,俺只(這)边假蛮王出去唱住他,不許走動咬人,此獸畢竟是個獸心,沒有人的智慧,自然image認為真,伏地不動。”(723頁)“唱”當是“喝”字之訛,蓋“喝”字俗寫作“image”,與“唱”形近易訛。可比較《忠烈全傳》第五十回:“巨靈神哥才出陣去,正要施威,被他營中一個將士假扮我邦模樣,喝住巨靈神哥。”(736頁)《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一五二《李椿墓誌》:“公不事不爲,有文有武,恩以接下,清以奉上,揚善唱惡,昭德塞違。”注38“揚善唱惡”是不通的,“唱”當是“喝”的俗寫“image”,因形近而image認。《全隋文補遺》此碑文亦image錄為“唱”。“喝惡”謂喝止壞惡。《集成》清刊本《前明正德白牡丹傳》第三十二回:“〔劉瑾〕就牽馬要上前,衆人image曰:‘尔的馬莫不要來踢死人麼?請須退在後面。’”(411頁)“image”即“喝”之俗。同前第四十回:“張氏進內,正德方醒来,image問:‘何人入来耶?’”(513頁)這個“唱”,顯然當作“喝”。《集成》清刊本《後三國石珠演義》第十五回:“戰有一个多時,两下並無勝負,叚(段)琨暗暗唱采,提起畢燕撾打来。”(256頁)“唱采”當作“喝采”。《集成》清刊本《紅樓幻夢》第二回:“小鬼得意昂昂,向老鬼道:‘幸虧聽了你的話,依了你的計,此去若得了賞,回來偺們大夥兒打酒image。’”(47頁)“唱”當釋讀作“喝”無疑。

標點本《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第十一回:“朝寧滿賢良,邪謀頓紛解。”同前:“寧知朝寧間,匡維竟誰賴。”注39這兩例“朝寧”均當作“朝宁”,《集成》明刊本《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第十一回正作“朝宁”(167頁),是。這裏“宁”並不是“寧”的俗字,而是指古代宫室門屏之間。《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鄭玄注:“宁,門屏之間。”“朝宁”猶朝廷。《集成》明刊本《孫龐鬬志演義》卷十六:“生憎貪佞盈朝宁,料得歸時詐掩棺。”(467頁)

《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第三十四回:“當寧有神堯,夔龍在百僚。四凶隨斥逐,兩觀就夷裊。”注40“寧”字,底本《集成》明刊本《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實作“宁”(389頁),是。又“裊”字,底本同,文意不通,疑是“梟”之訛。俗寫中“衣”“木”二旁往往互混,如“梟”“裊”相混,《集成》清刊本褚人穫《隋唐演義》第七回:“正吟之間,忽聞脚步響聲;漸到門口,將門上梟吊兒到叩了。”(158頁)“梟”字下音注:“音鳥。”同前:“說完這些言語,把那梟吊兒放了,自去了。”(61頁)標點本也作“梟弔兒”。根據音注,“梟”當是“裊”字之訛,“裊”與“鳥”音同。“裊弔”即了弔,指門的搭手,因懸垂狀,故稱“裊弔”。古籍中還有“裊”“梟”相訛者,《集成》本《清平山堂話本·陳巡檢梅嶺夫妻記》:“那草寇怎敵得陳巡檢過?閗無十合,一矛刺鎮山虎於馬下,裊其首級。”(205頁)“裊”當作“梟”。《集成》清刊本《續西遊記》第六十六回:“image娜身軀臥在床,形容憔悴實堪傷。”(1181頁)“image”當是“嬝”之訛無疑。

段匹

標點本《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第三十三回:“金銀酒器緞匹衣服四五十箱,俱都鎖了,僉上封皮,着十餘個的當家人看守。”注41“緞”字,據《集成》明刊本《魏忠賢小說斥奸書》作“段”(385頁)。按:明代以前一般作“段匹”,不寫“緞匹”。同篇小說中都寫“段”,如《集成》明刊本《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第七回:“南京花紬縐紗、蘇州彭段線絨、杭州綾羅各二十件。”(146頁)同前第二十七回:“到了本日,聖上宣賜他金花二枝、彩段八匹、羊酒。各宫妃子各以珠穿成‘福’‘壽’字,及金銀八寶織金彩粧‘福’‘壽’‘喜’字段匹相贈。”(284頁)

江蘇古籍出版社標點本《隋唐演義》第十七回:“正月初一,踢到這燈節下來,把月臺上用五彩裝花緞匹,搭起漫天帳來,遮了日色,正面結五彩球門,書‘官球臺’三字。”注42同前:“江湖上的豪傑朋友,不拘鎖腰、單槍、對拐、肩妝、雜踢,踢過彩門,公子月臺上就送彩緞一匹,銀花一封,銀牌一面。憑那人有多少謝意,都是這兩個圓情的得了。”同前:“踢過圈兒,就贏一匹緞彩、一對銀花,我可踢得動麼?”又同前:“月臺上家將,把彩緞銀花,拋將下來。”同前:“此時踢罷行頭,叔寶取白銀二十兩、彩緞四匹,搭合兩位圓情的美女。”上面這些“緞”字,據底本《集成》清刊四雪草堂本《隋唐演義》第十七回,均作“叚”字,是“段”的俗寫。明清雖有寫“緞匹”的,但“緞”字是晚出的寫法,故改錄為“緞”字非。《四庫全書辨正通俗文字》云:“段,徒玩切,體段、片段。凡錦段,旁从糸者俗字。”注43《康熙字典》“緞”字條:“按:今以為紬緞字,非是。”翟灝《通俗編》卷二十五“縀”字條云:“《康熙字典》縀音遐,履跟之帖也。又音斷,義同。今以為紬緞字,非是。按:今所呼縀者,宋時謂之紵絲,《咸淳臨安志》染絲所織,是也。《三朝北盟會編》雖有索猪肉、段子之文,所云乃段疋之段,《說文》帛分而未麗曰疋,既麗曰段,並非其一種名也。此字之image用,似直起于明季。”注44標點本《西遊記》第四十回:“那皇帝與三宫妃后、太子諸臣,將鎮國的寶貝,金銀緞帛,獻與師父酬恩。”注45同前第七十八回:“八戒聽說,左右觀之,果是鵝籠,排列五色彩緞遮幔。”注46“緞帛”“彩緞”,《集成》明世德堂本《西遊記》作“叚帛”(994頁)、“彩叚”(1990頁),“叚”即段的俗寫。按:徑改非。

《集成》日本尊經閣本《隋唐兩朝史傳》第二十六回:“即將府庫珍寶、金銀、段帛賞賜三軍,招募海賊,以拒諸侯之兵。”(300頁)“段帛”字,今標點本《明代小說輯刊》(其底本也是日本尊經閣本)改作“緞匹”注47,非。《集成》明刊本《隋唐兩朝史傳》第二十六回:“化及准其議,晝夜收拾隋煬帝之后蕭氏、宫嬪綵女,及傳國璽、珍寶段帛,奔走聊城。”(306頁)“段帛”二字,《明代小說輯刊》徑改作“緞匹”注48,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