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為文字規範化提供參考

民國初曾有學者主張漢字改革,如1922年何仲英刊於《國語月刊》第一卷第七期的《漢字改革的歷史觀》一文引用了錢玄同減省漢字筆畫的主張,“新擬的借義字”有“‘鬼’作‘甶’”,“新擬的減省減畫字:如‘厲’作‘厉’,‘蠱’作‘蛊’,‘襲’作‘image’”注49。其實這些所謂的“新擬”,都是民間已流行的俗字。下面舉一些例子:《集成》清刊本《梁武帝西來演義》第二十一回:“吉祥會起甘羅門,孤魂image子降臨來。”(534頁)同前:“以此振鈴伸召請,孤魂image子願遙聞。”(537頁)同前:“諸image子等,會也麼?”(539頁)同前:“汝等孤魂image子,向甚麼安身立命。”(539頁)“甶”即“鬼”的俗字。“厲”或作“厉”,《集成》明刊本《唐三藏出身全傳》卷一《玉帝降旨招安》:“巨灵神厉声高呌:‘潑猴,你認得我麽?吾乃神霄托塔李天王部下先鋒巨灵神,今奉玉旨拿你。’”(34頁)《集成》清刊本《錦香亭》第六回:“只見旁邊站着條大漢,厉声說道:‘我看你相貌堂堂,威凨凜凜,怎不处戮立(力)主家,建功立業,却來尋着瞽目的優伶何幹?’”(103頁)“襲”或作“image”,《集成》清刊本《前明正德白牡丹傳》第八回:“帝曰:‘此言雖是,但今英囯公張茂在大金未回,徐大江又未頂image,無人保駕。’”(97頁)同前第十四回:“這張茂乃張德之子,自十八歲image職至今。”(175頁)

年青

《集成》清刊本《大清全傳》第四十二回:“忽見从那大門内,出来一个年青之人。”(530頁)同前第六十八回:“竇二墩動了手,睄那徐勝人雖年青,精神百倍,刀法純熟。”(918頁)《集成》清刊本《人中畫·柳春蔭》:“老者見春蔭青年俊秀,因舉手道:‘兄年正青,怎肯這等用工?’”(61頁)《集成》清刊本《玉支璣小傳》第十五回:“我見你年甚青,人物也甚聪俊,既久住南方,想來文字或有可觀。”(261頁)《集成》清刊本《幻中真》第六回:“因見吉扶雲年青俊雅,十分留意。”(146頁)《集成》清刊本《两交婚小傳》第二回:“衆親友看見甘頤年紀又青,人物又美,忽然進了案首,刁直並不見有人來報,便驚驚喜喜,又將奉承刁直的面孔來奉承甘頤了。”(45頁)同前第八回:“茶罷,辛祭酒就說道:‘甘兄年正青,怎詩才如此之美?實天生也!’”(267頁)還有一個詞面是“年輕”。其實,從語源上說,“年青”更為合理,五行學說東與木、青、春、角等相配,“青春”是同義并列,“青”就比喻人年少的時光,故有“青春”“年青”的說法。文字規範化也要考慮合乎語源。

也見古籍中“青年”寫“輕年”的,《集成》清刊本《綠牡丹全傳》第六十一回:“洛(駱)宏勳輕年眼亮,早看明白。”(578頁)

提防

“提防”的“提”本是俗寫,《集成》清刊本《走馬春秋》第十三回:“若去赶他,提防他的暗器要緊。”(223頁)本字當作“隄”或“堤”,《集成》清抄本《胡少保平倭記》:“獨東門這一支是我陳東統領,他不聽吾言,不肯觧圍,你們可自用心隄防。”(39頁)但在作動詞時人們覺得俗寫“提防”的“提”,用“扌”旁似乎標明動作,故流行開來。《集成》日本抄本《郭青螺六省聽訟錄新民公案·斷妻給還原夫》:“小人不自提防,舟中不分尔我。”(74頁)《集成》清刊本《海公小紅袍全傳》第十六回:“料想急切之間,他必不提防我們。”(157頁)《集成》清刊本《飛龍全傳》第五十四回:“守寨將于吉、趙季礼二人把守,雖知周兵伐蜀,心下只仗着前關堅固,不甚提防。”(1310頁)同小說也有寫“隄防”的,同前第五十六回:“只得差人暗中打聽,加意隄防。”(1370頁)同前:“張萬未曾隄防,躱閃不及,應弦而倒。”(1378頁)俗寫的這些流行情況,在明清小說中得到充分反映。在現代漢語中,動詞“提防”字形反而被視為規範寫法,這是俗字顛覆了正字。

今天我們往往見到“閻”俗寫作“閆”,這個字在古籍中也習見。《集成》明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五十八回:“慌得那第一殿秦廣王傳報與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卞城王、五殿閆羅王、六殿平等王、七殿太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忤官王、十殿轉輪王。”(1477頁)《集成》明刊本《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卷七《刘太尉叠橋破虜》:“錡自與步將閆充、統制趙樽、韓直等,部軍士出清溪前。”(634頁)《集成》清刊本《續西遊記》第三十六回:“閆王說:‘你也忒受用過分了,也設(該)受些苦惱。’遂令獄卒驅入餓鬼道中。”(631頁)《集成》清刊本《豆棚閒話》第四則:“不曉得他心事,却說闫布政該有這個敗子。”(111頁)同小說還有多例。《集成》清刊本《唐鍾馗平鬼傳》第一回:“在閆君面前,將他致死的情由,從頭至尾訴了一遍。閆君甚是嘆惜。”(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