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肱骨髁上骨折临证经验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是肘部常见的损伤,约占此部位损伤的50%~60%,也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以伸直型多见,约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6%。

(一)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制的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应分为四型。

1.裂纹型 骨折远端无明显移位。

2.伸直型 肘关节在半屈曲位或过伸位,骨折远端向后突出,骨折近端向前移位,骨折处向前成角畸形。根据骨折远端侧方移位的不同,又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3.屈曲型 较少见,多为直接外力所引起。骨折远端向前移位,向后成角畸形。

4.粉碎型 肱骨远端粉碎成多块,多见于成年人。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畸形等。在临床中先生非常重视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儿童由于肘关节骨骺出现时间不一的特点,X线片上容易混淆,常常误诊,临床中常与以下三种情况相鉴别。①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骨小头骨化中心在一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出现,故在12岁以前发生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其X线表现只见肱骨小头移位,即认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而肱骨小头骨骺分离,鉴别要点:肱骨小头移向外下方、桡骨位置不变,因而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②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是极少数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位置较低,相当于骨骺线水平,使肱骨小头和滑车骨骺一起与肱骨干分离,因骨骺分离发生的机制和治疗同肱骨髁上骨折完全相同,又称为低位肱骨髁上骨折,其鉴别要点为:X线片上肱骨小头外移,肱桡关系不变,桡骨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因为肱骨远端滑车及骨骺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仅看到肱骨小头移位;③肘关节脱位:儿童肘关节脱位少见,三岁以下极少见,如果X线片疑似肘关节脱位,需要仔细检查,肘关节脱位三角关系异常,鹰嘴突向后方形成特有畸形,鹰嘴上窝呈空虚状态,低位髁上骨折三角关系正常,鹰嘴窝上方呈饱满状态,可以试行复位,脱位复位后稳定,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肘关节稍微伸直畸形立即出现。三岁以上肱骨小头出现,脱位时肱骨小头与桡骨纵轴不在一直线上,以资鉴别。

(三)治疗方法

以手法整复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侧推端提矫枉过正”手法为特色。

1.手法整复

(1)裂纹型:因骨折远端无明显移位,不需整复骨折,可直接外固定。

(2)伸直型:在四型中居首位,骨折移位较大,骨折远端移向背侧,多和旋转移位同时出现。整复时(以尺偏型为例),采取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先生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侧推端提矫枉过正”手法,即:①牵引,矫正重叠移位;②侧推,矫正侧方移位:术者以双手拇指推抵骨折远端尺侧向桡侧方向,其余各指握骨折近端桡侧向尺侧拉,如感到骨折远端已偏向桡侧,且能超过骨折近端桡侧1/5~1/4为度,再让远端助手骤然将患肢桡倾5°~10°,并使桡侧骨皮质嵌插,尺侧骨皮质张开,使尺侧畸形完全矫正即可;③端提推按,矫正远端向背侧移位:最后再矫正前后重叠及远折端旋转,并屈肘外翻约5°,前臂充分旋后固定。

若骨折远端偏向桡侧,矫正方法用矫正尺偏的方法相反方向进行。但要注意,切勿造成尺偏,以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图3-3~图3-4)。

图3-3

图3-4

(3)屈曲型:肘关节伸直160°~180°牵引,先矫正侧方移位,手法同伸直型;后矫正掌侧移位,术者可用双手拇指由前方抵住骨折远端向后侧推顶,双手四指由后侧托住骨折远端向掌侧提拉,即可复位。

(4)粉碎型:在助手徐徐牵引下,术者用两手掌抱住内外髁部,用力对口捏合,即可使分离的骨片合拢。然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以上相应的手法给予矫正。

2.外固定方法 骨折整复后,透视下直观认为对位满意即行固定。固定原则是:伸直型屈曲位固定,屈曲型伸直位固定。先生认为若局部肿胀不严重,皮肤也无明显水泡形成,在肘窝及桡骨茎突处可摸到动脉搏动时均可用肱骨髁上夹板固定,并于骨折远端尺侧加塔形垫,骨折近端桡侧加塔形垫,肘后方加梯形垫,前方近端加平垫。若患者就诊较晚或经多次复位未成功,局部出现肿胀和水泡或桡动脉搏动微弱者,则先用石膏托固定,待肿胀减轻后,桡动脉搏动正常时,改用夹板固定,但在固定时先生认为肘关节应屈曲在90°~110°之间固定。屈肘不够,断端向前成角不易纠正,断面前侧骨质分离背侧骨膜松弛,断端不稳定。随着屈肘角度加大,断端背侧完整的骨膜张力加大,而前侧骨皮质嵌紧,断端稳定性加大,合理掌握;若肿胀严重,桡动脉又摸不到,且剧痛者,则用布巾钳于尺骨鹰嘴处悬吊牵引,消肿止痛膏外敷,待痛肿减轻,桡动脉搏动正常时,改用夹板固定。放置夹板的原则是:桡侧、屈侧短,不超过肘关节为好;尺侧、伸侧长,应超过肘关节,以限制尺偏和背伸,保持骨折对位。

3.药物治疗 骨折初期由于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证属气滞血瘀,治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可服复元活血汤加理气行气之品,局部用消肿止痛膏外敷,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改敷复方地榆膏,一周后疼痛肿胀接近消失,内服接骨丸,适当加强营养即可。3~4周后拆除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洗。其外洗方为经验方26洗剂(透骨草、伸筋草、桂枝、桑枝、艾叶、花椒、川乌、草乌、刘寄奴、牛膝、木瓜等)。

(四)预防及调护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30%以上。先生认为防止肘内翻关键是正确复位后纠正尺偏。首先,在手法复位时,将前臂向桡侧外展,使骨折端桡侧骨皮质嵌插并稍有桡倾。将关节置于肘外翻15°的位置并在石膏塑形时注意维持该位置,必要时在骨折端尺侧加用棉垫。同时前臂保持旋前位,这样能使前臂伸肌群紧张,骨折端外侧间隙缩小,内侧骨间膜枢纽作用紧张,阻止骨折远端向尺侧倾斜。以上措施均可以有效预防肘内翻形成。此外,为了预防肘关节僵直,可以适当地进行早期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