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堪印临证经验

一、桡骨远端骨折临证经验

(一)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暴力方向和受伤机制的不同,先生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应分为四型。

1.无移位型 骨折无移位,或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 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 远折端向桡侧和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前臂下端呈“锅铲样”畸形。

4.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可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①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②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③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2.鉴别诊断 ①腕舟状骨骨折:鼻烟壶处肿胀并有明显压痛,不愿用力握拳,背伸时疼痛加重,握拳叩2、3掌骨远侧时感腕部疼痛;②腕三角骨骨折:腕尺侧肿疼及压痛,活动受限,X线斜位片易看到骨折线;③月状骨周围脱位、月骨脱位及舟状骨脱位:局部轻度或中度肿胀,压痛较广泛,月骨及舟状骨处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受限,大、小鱼际处可有皮肤擦伤,韧带有松弛感。月骨压迫正中神经,手部功能出现障碍;④远侧尺桡关节脱位:受伤后腕部疼痛、无力,尺桡关节横径变窄,并有尺骨头向背侧突起的增减及旋转运动受限。一般摄腕关节X线正位片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法

以手法整复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牵引回绕”手法为特色。

1.手法整复

(1)无移位型:因骨折远端无明显移位,不需整复骨折,可直接夹板固定。

(2)伸直型: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图3-1)。整复时采取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先生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牵引回绕”手法,即:①拔伸牵引,矫正成角和重叠移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固定前臂中段,使前臂旋前,手心向下。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持患肢腕部,用双手虎口卡住桡骨远折端;②尺偏,矫正远端向桡侧移位:向尺侧推挤,矫正侧方移位。③折顶回旋,腕掌屈,矫正远端向背侧移位:顺势牵引,加大背侧成角,骤然猛抖回旋,同时横置于掌侧近侧端的示指向背侧提托即可复位。

图3-1

(3)屈曲型:较伸直型骨折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11%。整复时采取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先生在“四动、五步法”原则下,采用“牵引回绕”手法,即:①拔伸牵引:患者仰卧或坐位,一助手固定前臂中段,使前臂旋后,手心向上。术者站于患侧,双手持患肢腕部,用双手虎口卡住桡骨远折端;②折顶回旋:顺势牵引,加大背侧成角,骤然猛抖回旋;③腕关节尺偏:向尺侧推挤,矫正侧方移位,再向背侧按压,同时向掌侧提托近侧端即可复位。

(4)半脱位型:在助手牵引下,术者用两手大鱼际卡住桡骨远端内外侧,用力对口捏合,即可使尺桡关节脱位合拢。然后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以上相应的手法给予矫正。

2.外固定方法 骨折整复后,透视下直观认为对位满意即行固定。固定原则是:伸直型屈腕位固定,屈曲型伸腕位固定。先生常用四块塑形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背侧板下达掌指关节处,宽度侧根据患肢形状塑形(在前臂处为1/3周径宽,在腕部则为自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约为腕周径的1/2,在手掌背处为第一掌骨至第五掌骨,掌侧板下达远侧腕横纹,为前臂及腕部周径的1/3)。放置夹板的原则是:先放掌、背,后放桡、尺侧夹板的顺序,注意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腕部的桡偏和背伸,用三条扎带捆扎,屈肘90°前臂中立位,前臂悬吊胸前(图3-2)。

图3-2

屈曲型骨折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

3.药物治疗

早期偏重活血,中期偏重理气和营,后期偏重补肝肾。先生认为骨折初期由于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证属血瘀气滞,治宜活血化瘀为主,稍佐理气之药,可服复元活血汤加活血行气之品,局部用消肿止痛膏外敷,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改敷复方地榆膏。明·刘宗厚说:损伤是“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肉筋骨受病”,“所以损伤一证专从血论”;骨折中期由于肿胀逐步消退,骨折初步连接,疼痛明显减轻,但筋骨酸软,时有作痛,瘀血尚未祛尽,经脉还未通畅,可服和营止痛汤加减;骨折后期由于瘀血祛除,筋骨续接,已近愈合,但骨折尚未坚强,并常有气血虚弱,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僵硬,可服左归饮加减。4~6周后拆除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洗。其外洗方为经验方26洗剂(透骨草、伸筋草、桂枝、桑枝、艾叶、花椒、川乌、草乌、刘寄奴、牛膝、木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