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主权观念:生成方式与秩序意涵(“瞻前顾后”看世界书系)
- 林永亮
- 1489字
- 2020-08-29 08:16:53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和章节安排
除导论和结论外本书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理论分析框架,第二、三、四章为变量界定和变量关系分析,第五章为经验验证,第六章讨论其秩序意涵。
第一章交代本书的世界观、人性观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设定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章论述了相对主义的文明观,认为世界各大文明都是由一系列价值要素构成的,文明的区别不在于其构成要素的数量和种类,而在于对价值要素特别是相互冲突之价值要素的排序,价值序列构成了文明的“基因”,因此文明间的差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另外,人是理性的,但却不是全知全能的。人不可能完全按工具理性逻辑行事,也不可能完全按价值理性逻辑行事。在这一世界观和人性观假定的基础上,第一章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设定了关于价值竞争与战略计算二者互动与观念变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框架。
第二章界定了本书的分析起点。这一章从“人”“国家”和“行为逻辑”这三个与国际政治实践密切相关的维度分别剖析了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传统价值体系的核心特征,界定了三者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独有特征。总体来讲,三者都将人视为关系网中的“社会人”,都持“家—国—天下”的世界秩序观,都持一种相对主义的伦理逻辑。同时,三者又都存有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致使三者对主权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差别。
第三章界定了与东亚传统价值体系对应的西方现代价值体系。与东亚传统价值体系的三个维度相对应,这一章对西方现代价值体系的分析也主要从“人”“国家”和“行为逻辑”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总体而言,西方现代价值体系发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秉持主权国家体系的世界秩序观),同时,以工具理性为表现形式的绝对主义的形式逻辑成为现代西方的主流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西方现代价值体系的这三个维度分别冲击着东亚传统价值体系的三个维度。从纯粹价值竞争的逻辑看,由于处于价值体系的外层,主权国家体系所暗含的世界秩序观较易取得对“家—国—天下”世界秩序观的优势,而个体人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工具理性的形式逻辑却不易获得绝对优势。
第四章通过回顾和分析近代以来东亚地区权力结构变迁的总体特征,论述了上述价值体系竞争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东亚所处的弱势地位及其对价值体系竞争的塑造作用。这一章认为,特定的外部战略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主权国家观念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却弱化了个体人对“关系人”,工具理性对相对主义逻辑的冲击力。价值体系竞争的一般机理和特定时代的战略环境决定了东亚地区主权观念在生成过程中主要习得了主权的对外向度,而在对内向度上则基本偏向了持整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国家主义。
第五章为经验验证。通过分析幕末明初日本现代国家意识形成过程中民权与国权的双重变奏以及修约过程中日本对西方列强和对周边弱国的不同立场,验证了主权对内向度上的国家主义倾向和对外向度上的重权利、轻责任特征;通过分析清末民初中国主权意识和公民意识生成过程中“救亡”与“启蒙”的双重使命,以及最终“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事实,验证了主权对内向度上的整体主义倾向和战略环境的重要塑造作用。
第六章讨论了东亚主权观念的秩序意涵。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积极倡导,在东亚地区,体现主权观念对外向度的主权原则更为饱满,既强调“吾之主权不容侵犯”,也强调“吾亦不侵犯他之主权”。这一原则对各国的行为有很强的自我约束作用,有利于各国在国际行为中保持克制,从而有利于地区的整体稳定。但是,由于这一作为“最高”原则的“成本—收益”考量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从而对地区合作以及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意味着东亚各国的知识精英有义务挖掘传统价值要素,探索突破主权观念的价值资源,重构东亚价值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