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利格曼心理效应——告别习得性无助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四面都被封闭起来,当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其难以忍受的电击,遭此“劫难”的狗无法逃出封闭的笼子,只能无奈地接受。开始时狗会反抗,做愤怒、恐惧状,但当它感觉到反抗无力时,眼里会出现沮丧的神情,身体的颤抖由强变弱。多次之后,实验者在实验前将笼子的门打开了,然后蜂音器响起来,结果狗不但不逃,居然一听见响声,还没等到电击开始,就自己倒在地上呻吟并颤抖起来。
这只狗本来是可以逃出去的,却绝望地倒在地上痛苦呻吟,塞利格曼将这种现象叫作“习得性无助”。
1975年,塞利格曼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实验的对象是人。他将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分成三组:给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声,不管这组学生怎样努力,都不能使噪声停下来;给第二组学生听的也是和第一组一样的噪声,但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使其停止;第三组作为对照组,即不给听任何噪声。当实验开始并反复进行过几次之后,又进行下一组实验,用一个“穿梭箱”作为实验的主要工具,即用一个隔体把箱子分为两个部分,受试者只要在听见噪声的时候将手指穿梭到箱子的另一边,就可以停止噪声了。
实验的结果是:前一个实验中通过自我努力可以使噪声停止的受试者和第三组没有听噪声的受试者,在“穿梭箱”的实验中会将手指穿到箱子的另一侧,以此来制止噪声;而第一组受试者,也就是在原来的实验中,不管怎样努力都不能使噪声停止的学生们,仍旧保持手指原封不动,任凭噪声一直响着。最后,让这些学生们将几组英文字母排列成单词,如DERRO、ISOEN可以排列成ORDER、NOISE,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必须掌握53124的排列规律。而实验表明,第一组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受试者很难再完成本次的任务了。
塞利格曼心理效应
塞利格曼的实验发现人也具有“习得性无助”。他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大多数人在遭遇一次挫折和失败之后,几乎都会出现绝望、失意、郁闷、消沉等消极的心理情绪,从而放弃了努力的念头,以至于在机遇来临时错过,与成功失之交臂。这一心理现象被称为“塞利格曼心理效应”,也叫“习得性无助”。
在最初无法控制的环境中产生了无助感,在接下来的类似情境中依旧无法从中摆脱出来,任由外界力量决定自己的处境,这是“习得性无助”在起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克服并极力避免这种无助感的产生,调适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调查发现,那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曾经战胜过“塞利格曼心理效应”。即使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塞利格曼心理效应”,也不妨碍你积极进取,只要我们在一次或多次困难面前不绝望,不被消极的情绪打倒,这才是关键所在。一旦产生“习得性无助”,就很难再振作起精神。困境是打不倒一个人的,只有绝望的心态才能打垮一个人。因此,要知道,困境和挫折人人都会有,是心态决定了你最终成功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