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依赖制度使员工不犯错

资本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资本的魔法在这个世界上也永远都令人着迷与敬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这样强调:“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花花世界,纸醉金迷,无论什么朝代、什么社会,总是有太多太多的诱惑引诱着人们去犯罪,误入歧途。做企业有风险吗?企业中利益的诱惑多吗?很多,多得难以胜计,尤其房地产行业,利益的诱惑更是层出不穷,而且每一个都很诱人。别的不说,就说万达吧,万达每年新建的万达广场就有二十几个,投资多达千亿,随随便便漏出点儿“汤汤水水”,就能让许多人富贵一生。这种情况下,想“伸手”的人自然不少,特别是在万达掌握着一些权力、能够碰到钱、有“伸手”机会的人更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利益和良心的考量,说不定哪一天实在忍不住就做了错事。

“企业的发展不靠忠诚靠制度!”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经常这样说。

人心这东西从来都是难测的,忠诚度很多时候也会随着时移世易而不断地改变。

有人说:“不背叛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背叛是因为利益的引诱已经足够。”

这话很残酷,但也很现实。房地产行业,或者说建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背叛”的高发区。王健林是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从戎18年,他骨子里也有着“富贵险中求”的狠劲,但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优秀的掌舵人,他要做的却不是带着员工去冒险,不是将11万员工的未来交给未知。他要做的是让所有的员工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是尽最大的努力将犯罪的风险降到最低,换言之,是让员工没有机会去犯错、去伸手!

乍一听,这个方法很好,但要做起来却真的很难,毕竟诱惑这种东西本就无处不在,不可预见的意外和风险也比比皆是。没有谁是先知,也没有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不可预防就不预防了吗?肯定不是!

利益到处有,让人动心的东西很多,但有些风险,有些诱惑却是可以被预防的。比如,在其他企业,项目公司总经理的权力很大,要是有心,完全可以携款潜逃,公司总部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但在万达,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概率被降到了最小。万达实行财权分散的制度,总经理能管钱,但摸不到钱,项目负责人有钱,但管不了钱。再者,万达的监督和审计机制都很完善,在“福尔摩审”全天候的虎视眈眈之下,敢伸手的人委实不多。

以健全的制度来填补漏洞,让员工没有空子可钻,让企业内部风气一片澄明,这就是王健林要做的、想做的、正在做的!

很多时候,很多企业,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总是存在一种怪现状,那就是制度对外而不对内,防范“外贼”尽心竭力,但对“家贼”却没有半点儿防范和约束,还美其名曰是绝对信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自己的下属这没错,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当权力缺少监管之后,换来的可不是“家”和万事兴,而是肆无忌惮的攫取与犯罪。

当错误发生,“家贼”出现,马后炮、秋后算账有用吗?没用!危害已经发生,损失已经造成,再严厉的惩罚也无济于事。因此,每一个企业家在经营的时候都应该防患于未然。这一点,王健林做得就很好。

在万达,每一项制度的制订都秉承着一个共同的标准,那就是不信任任何人,包括王健林自己!

不是多疑,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以最理智的姿态对所有的员工负责。

万达是一家企业集团,业务横跨多个领域,不管是万达广场、万达百货、万达院线还是万达电商,每一个都是大摊子,只要做,每一个项目也都是大规模,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流动,这其中的“油水”太多太丰厚,能够不为之动心的人实在太少。那些相关项目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主管,眼巴巴地看着这么多的钱从自己的手中“溜走”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犯不犯错其实就在一念之间。而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家也不能更不应该将企业秩序维持、利益恒久的筹码押在人性上。所以,不信任任何人这本身并没有错。

事实上,为了防止员工乱伸手,早在多年以前,万达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库制度,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相应的品牌库,不管是招商、采购、工程建设还是工程招标,有资格参与的就只有品牌库中的“三甲”企业。若是在对应品牌库中的排名低于前三,哪怕是第四,相应的企业都没有参与招标、采购、工程建设的资格。如是,一些想要靠着暗箱操作来分一杯羹的企业和集团就根本插不上手。既然无利可图,这些企业自然也不会费劲地去“腐蚀”万达的员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万达广场是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除了各种配套的设施和项目,最抢手的当然是广场上的商铺。万达有规定,每三年进行一次租约调整,一些旧的、不符合条件的商家会被剔除,一些新的、符合条件的商家会和万达重新签订租赁合同。这样一来,问题来了。商铺就那么多,想要入驻的商家成千上万。为了达到目的,一些路子广、人面广、心思玲珑的商家肯定会对万达的员工“下手”。不过,接触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们就会知道,这没用。万达的商铺不是艺术品,也不崇尚价高者得,想要优先入驻?可以!方法只有一个,进入万达商家品牌库,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品牌等级!

在万达,商家品牌库中收录了许多品牌的信息。这些品牌大概有五千多个,每一个都是曾经和万达合作过的、现在或将来有可能与万达合作的。比如沃尔玛。沃尔玛是万达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从当年长春购物中心开始就已经和万达携手,现在,全国各地每一个万达广场中几乎全都能看到沃尔玛的影子,可以说沃尔玛是万达最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沃尔玛的信誉也被万达百分之百地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商铺空余,沃尔玛想要入驻,万达还会考虑其他企业吗?显然不会!这不是“趋炎附势”,而是沃尔玛的信誉和实力摆在那儿!

一般说来,根据企业的信誉以及其与万达的合作情况,万达将品牌库中的商家分成了A、B、C、D四等。A级商铺只有A等和B等的商家才能入驻;B级商铺只有A等、B等和C等的商家才能入驻;而D等的商家不管实力有多雄厚、租金出得有多高,最终能入驻的也就只有C级的商铺。这些,不是为了糊弄别人而搞出来的“废纸”,而是实实在在的制度,所有的万达人都要遵守,就算是在公司占有绝对多数股权的王健林也不例外。王健林都办不到,租赁部和招商部的人能办到吗?

做一个工程,除了招商,另外两个最重要、也最容易引诱人犯错的环节自然是采购和工程承建了。一个万达广场需要采购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林林总总,千头万绪,非专业的人很容易就会被整迷糊。因此,万达的采购也招标,只不过招标的方式有些独特,那就是网上招标。招标部的员工和投标商不允许在现实中直接接触,一旦发现,相关人员一定会被追责。若是参与投标的采购商中有“新面孔”,需要接触了解,招标部也必须提前打报告进行申请,总部同意了才能见面。对应采购工作,万达也有自己的品牌库,这个品牌库每年都会及时更新调整,违规的商家会被剔除,信誉好、符合条件的商家则会被加进去。

说完采购,再说工程承建吧。在万达广场的建设中,万达也对外进行招标,但招标的数量和范围却非常少,绝大多数的工程还是采取议标的形式放出去的,而议标对象也是固定的几家: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四局、中建八局。

从2002年,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崭露头角到现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局一直都是万达固定的合作伙伴。万达的项目基本上全都给了它们,每年每个局拿下几百亿的工程根本就不在话下。

万达这么做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建系统的实力强、信誉好,二是中建在万达举步维艰的时候给予过万达极大的帮助,三是知根知底。

中建是个什么底子,做的工程怎么样,在十三年的合作中万达早就摸清楚了。万达是个什么情况,万达的工程要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什么效果,中建方面也熟门熟路。什么级别的店铺成本是多少、建筑周期是多少,这些都不用特别强调,和中建合作,万达省事也放心,虽然工程价格要相对贵上一些,但工程质量却能保证。用王健林的话来说,与其花低价找一些注定要用偷工减料的方法来找回成本的公司,倒不如多花点儿钱让中建把所有的工程都做好。

而且,作为万达多年来坚定的合作伙伴,中建集团在万达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含糊过。就拿当年的武汉中央文化区和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来说,没有中建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帮忙,万达能够不坐蜡就不错了,速度奇迹那是想都别想。

再者说了,万达也有万达的一套管理制度和工程制度,这一点中建很清楚,所以,在拿工程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走“歪门邪道”,该怎么办按照规矩大大方方一步步地办就是。行贿受贿、暗箱操作、内定这种事自然也就少之又少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有行贿受贿、暗箱操作的事情发生,万达的审计、财务、成本核算等部门也不是吃干饭的。

在万达,“将兵分离”是一种强制制度,员工每三年调一次岗,无论是谁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不服从就解聘,没得商量。这样一来,就算是某些野心勃勃的人想要拉山头、欺上瞒下,也根本没有条件。如此一来,想“犯错”的在没“犯错”之前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万达的风气自然为之一清。

当然了,风险被降到了最低并不是说没风险,偶尔,也会有个别的人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比如那位广为外界所知的万达漳州项目副总经理。但不管怎么说,在制度的约束下,万达员工的“犯错率”正在直线下降,甚至趋近于零。王健林依赖制度来让员工不犯错的想法和做法也都在实践中被证明非常有效。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万达执行力的根本保障,是万达企业文化的关键。还是那句话,没有制度,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妄。光怪陆离的世界总是有着太多的诱惑,有了制度的约束,万达人才能真正放下心来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