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1

●企业成本应该如何降低

BCG在1966年提出了经验曲线。当时,公司的客户美国通用仪器公司美国通用仪器公司(General Instruments)是一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专门从事半导体和有线电视设备业务。该公司在1997年分裂成通用半导体(General Semiconductor)等三家公司。(General Instruments)正因为电视机组件产品的价格水平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而痛苦不堪。布鲁斯·亨德森派出一个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MBA,也就是20年后的BCG主席约翰·克拉克森(John Clarkeson)来研究问题的所在。亨德森同时还建议这个年轻人,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关于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的文献,这不仅因为亨德森对学习曲线的兴趣由来已久,而且因为他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曲线很可能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当时克拉克森找到的文献包括一篇标题为“从学习曲线中获利”的《哈佛商业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化学工程教授温弗雷德·赫尔思曼(Winfred Hirschmann)。赫尔思曼在文章中提到,早在1925年,飞机制造商就开始意识到投入飞机生产的劳动力,会随着飞机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并且下降趋势是可预测的。通常,生产第四架飞机只消耗生产第二架飞机所需劳动力的80%,而生产第八架飞机只需第四架飞机所耗劳动力的80%。

如果将每架飞机生产所需的工时,或者说单位成本,标注在图的纵轴,同时将飞机的累计总产量标注在横轴,我们就会得到一条基于实际生产数据的递减曲线(见图3-1的图A)。如果对横轴和纵轴同时取对数,我们将会得到一条能够很容易计算出斜率的直线(见图3-1的图B)。在飞机制造商的例子中,这条线的斜率为20%。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行业专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飞机的生产,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这使得行业专家开始进一步思考,其中是否有一般规律可循。

但是,其中的规律是什么呢?人们发现这只是一个总体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因素引发。赫尔思曼和其他人认为,这一现象的解释在于学习,或者说在学习曲线中,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的效果(这也构成了泛泰勒主义中的“泛”),而非员工个体学习的效果(弗雷德里克·泰勒通过工时研究发现,通过科学操作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赫尔思曼在文章中阐述这一现象时,也使用了其他名字,比如“制造进步函数”“成本曲线”“效率曲线”,当然也包括“经验曲线”,但是赫尔思曼认为“学习曲线”的说法最能解释这一现象。他还列举了证据表明学习曲线也能在其他行业中发挥作用,比如,石油炼制业、重型装备制造业、钢铁产业甚至电力行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