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漆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
- 周光龙 彭经寿 郑小江
- 786字
- 2020-06-25 22:25:08
第五节 古代的生漆检验技术
古代对生漆质量的评价或品质优劣的鉴别,最早见于文献《周礼》。书中谈到天子、诸侯制弓,须用上等漆,并提出了“漆欲测”的质量要求。由于古代漆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对生漆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漆质量的检测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古时对生漆品质的检验主要依靠感官和经验。这种方法在我们今天的生漆经营工作中仍然沿用。
《本草纲目》较系统地记述了古人的验漆经验:“今粱州漆最甚,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桶中诸处自然干者,状如蜂房,孔孔相隔者为佳。……上等清漆,色黑如瑿,坚若铁石者好。黄嫩若蜂巢者,不佳。”这里不仅指明了漆树的分布,两广一带生漆的干燥性能好,而且还着重指出从漆桶中漆膜的结构特征可以判别生漆品质的优劣。质量好的生漆,漆膜的皱纹细致、排列规则、分布整齐、均匀,形状像蜂房;颜色深黑鲜丽如黑玉石的生漆为上等;若为黄色蜂窝状的生漆则属次等。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生漆加工应用和检验技术经验。五代时的朱遵度为了总结历代漆工的经验,写出了《漆经》一书,是最早的漆工专著。可惜,这样一本著作竟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古代漆工总结的验漆口诀还流传至今:“微扇光如镜,悬丝急似钩,撼成琥珀色,打着有浮沤。”它语言形象中精炼,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与现在的验漆口诀:“好漆清如油,宝光照人头,摇动虎色斑,提起钓鱼钩”对照相比,仅系文词上的变化。全面评价生漆质量,《本草纲目》也有很好的总结:“……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更又涂于竹杆上,阴之,速干者并佳。”这种方法在现今仍还使用。
上述生漆品质的检验技术发展到近代,虽在寻找科学准确、简便易行的先进检测方法,如折光系数法、袖珍式生漆检测仪等,但这些古老的方法已为人们所接受,不只在我国,甚至在日本、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生漆经营贸易工作中至今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