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体认天理”的为学方法是心学的为学方法,它是白沙心学为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首先,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学方法就直接来源于白沙心学。白沙心学在论述天理的特征时指出:“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217页。白沙心学认为天理“随时随处”普遍存在,可以说是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说的理论来源。同时,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的实质是:“盖心与事应,然后天理见焉。天理非在外也,特因事物之来,随感而应耳。故事物之来,体之者心也。心得中正,则天理矣。”汤一介:《儒藏》(精华编253册),第845页。甘泉心学认为,“随处体认天理”不是主体之心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活动,而是主体之心与客观事物相遇时发生的感应活动,主体之心与客观事物相遇时,心中的天理就呈现出来,这就是体认天理。甘泉心学关于“随处体认天理”就是主体之心与客观事物相遇时发生的感应活动的思想,实际上就是白沙心学所指出的“六经尽在虚无里,万理都归感应中。若向此边参得透,始知吾学是中庸”《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644页。的直接发挥,甘泉心学的“盖心与事应,然后天理见焉”。可以说与白沙心学“六经尽在虚无里,万理都归感应中”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对于天理的本质,甘泉心学与白沙心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白沙心学说:“夫天下之理,至于中而止矣。中无定体,随时处宜,极吾心之安焉耳。”《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125页。白沙心学的“夫天下之理,至于中而止矣”。可以说是甘泉心学的“天理也者,吾心中正之本体也”湛甘泉:《泉翁大全集》卷17,明嘉靖十九年刻本,第22~23页。的理论先导,二者把“理”都定位于“中”,说明它们对理的理解是相同的。

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不仅在思想内容上继承和发展了白沙心学,而且在为学方法上也继承和发展了白沙心学。白沙心学在“心学法门”中提出了“为学当求诸心”与“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的内外合一的为学方法,把内心的反省与外在的读书穷理结合起来。一方面,白沙心学强调内在的体认,主张静坐。“为学须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商量处。”《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133页。另一方面,白沙心学也主张外在的读书穷理。“体认物理,稽诸圣训。”《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145页。体认外在事物之理,学习圣贤经典是白沙心学为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夫人所以学者,欲闻道也。苟欲闻道也,求之书籍而道存焉,则求之书籍可也;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974页。在心中求理与在外物求理是统一的。内与外合一、求之书籍与求之吾心合一是白沙心学为学方法的特色。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直接继承了白沙心学的“为学当求诸心”与“徐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的内外合一的为学方法。“随处体认天理”的为学方法是内在的方法。湛甘泉说:“吾所谓天理者,体认于心,即心学也。”黄宗羲:《明儒学案》,第901页。甘泉心学首先把“随处体认天理”归于求之于内的方法,“随处体认天理”就是在心中求理,体现了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向内求理、向内体认天理的为学方法的特点。同时,“随处体认天理”也包含了向外求理的方法。“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其所寂、所感时耳。”汤一介:《儒藏》(精华编253册),第843页。“随心”“随意”体现为内在的涵养,随家、随国、随天下体现了外在的格物穷理。“自意心身至家国天下,无非随处体认天理,体认天理,即格物也。盖自一念之微,以至事为之著,无非用力处也。”黄宗羲:《明儒学案》,第884页。“一念之微”体现为内在的涵养,“事为之著”体现为外在的格物,“随处体认”是内外合一的。内在的涵养与外在的格物是合一的。它体现了从白沙心学到甘泉心学“内外合一”的为学方法的特征,从而与程朱理学的即物穷理的“偏外”方法和陆王心学的“发明本心”的“偏内”方法相区别。

“内外合一”的为学方法虽然体现了岭南心学为学方法的特征,但最能体现岭南心学为学方法特征的是“自然”的方法。“自然”是白沙心学的宗旨,也是白沙心学的为学方法。陈白沙说:“此学以自然为宗者也。承谕近日来颇有凑泊处,譬之适千里者,起脚不差,将来必有至处。”《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192页。白沙心学以“自然”为根本宗旨,同时“自然”也是白沙心学的根本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不着安排”。“从前欲洗安排障,万古斯文看日星。”《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440页。杜绝一切人为的安排,实现心灵的自由。“自然”的为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勿忘勿助”。“(心)终日乾乾,只是收拾此(理)而已。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色色信他本来,何用尔脚劳手攘?舞雩三三两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第217页。甘泉心学直接继承和发展了白沙心学“自然为宗”的根本宗旨和为学方法。湛甘泉终生信奉“自然为宗”的白沙心学宗旨,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形成了关于“自然为宗”的方法论体系。首先,甘泉心学对“自然”一词进行了新的解释。“夫自然者,自然而然。吾且不能知其然,吾又何以知其所以然?……自喜自怒,自哀自乐,天机之动,无适无莫。知天所为,绝无丝毫人力,是谓自然。”湛甘泉:《泉翁大全集》卷33,明嘉靖十九年刻本,第17页。甘泉心学对“自然”一词的解释,突出了“自然”一词不着“丝毫人力”的思想,这与白沙心学所说的“自然”是杜绝一切人为的安排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甘泉心学所说的“绝无丝毫人力”就是“勿忘勿助”。“云 ‘不著丝毫’,最是的当,孟子勿忘勿助正是如此,如此即无欲矣。云 ‘直行打破’,不若与全放下,全放下则破关入奥,丝毫不著,无欲静虚动直,而圣可几矣。”湛甘泉:《泉翁大全集》卷9,明嘉靖十九年刻本,第17页。甘泉心学将“自然”与“勿忘勿助”统一起来,体现了甘泉心学在为学方法上对白沙心学的继承和发展。甘泉心学继承了白沙心学又超越了白沙心学,共同构成了明代学术发展史上独具特色的岭南心学,在岭南学术发展史上乃至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广东省五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