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赵氏的慈爱之心

王华原配夫人郑氏,即阳明生母,去世较早。继室赵氏,品性孝谨,对阳明督促甚严,委曲保育,抚若己出,故赵氏对阳明思想性格的形成亦影响至大。阳明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即守文、守俭、守章和守让参见拙著《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第65~75页。。其中守文、守让为赵氏所生,守俭、守章为王华侧室杨氏按:杨氏品性不端,为人自私(参见拙著《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第94~102页)。此外,据阳明《寄正宪男手墨》,王华似另有一位姓白的夫人,正宪称其为“白祖母”或“白老奶奶”(《王阳明全集》,第992~993页)。所生。守让后嫁给阳明高足徐爱。所以阳明在得知徐爱病危的消息后,特地让赵家八舅前往看望。赵家八舅及其子来氏诸人,曾随阳明一起赴赣,与阳明关系非同一般。

关于阳明继母赵氏的情况,陆深的《寿王母赵太夫人七十序》所述甚详,序曰:

 

浙水之东,姚江之上,有寿母曰赵太夫人,先南京吏部尚书龙山先生王公之配,新建伯兵部尚书守仁之继母,今乡进士守文之母也。……太夫人进封一品,今年七十。守文自京闱取捷名在魁,选春试毕归。……而问寿于深。深忆往岁,癸巳之春,持宪东巡,拜太夫人于绍兴之里第。时太夫人出坐中堂,冠服雅艳,肃然语家门三数事,徐牵守文而嘱之曰:“是儿或可教,以毋忘先尚书之德。”则又愀然曰:“守仁遗孤幼,老眼在望,门户事傥可经理,以无忘新建伯之功。”……初尚书公例当荫子时,守文有庶兄守俭,太夫人亟推之曰:“恩当自长受坐。”是守文居乡校者,数年不与荐名。晚乃从太学,得列天子畿内之英,为翰林先生之高第弟子,使天下拭目而睹之曰:“是状元冢宰之子,而会魁勋臣之弟,不又将继踵而起矣乎?”一时京师亦复感动有声。非太夫人之贤而能若是乎?(明)陆深:《俨山集》卷四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第248~249页。

 

序文中对赵氏的品行褒奖有加。赵氏曾因王华之位、阳明之功而进开国一品之封,虽地位显赫,然勤劳谦逊依旧,故被视为人妇之典范。由于赵氏处处以身作则,且教育有方,其所出的守文、守让在品行上皆超过阳明的另两个弟弟守俭和守章。当年因尚书公王华而荫子之典时,赵氏不庇护亲子守文,而力荐继子守俭,从而使“守文居乡校者,数年不与荐名”。后守文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赐予进士出身,官督府参军,并成长为继其父王华、长兄阳明以后在京师颇有名望的精英之士,至“使天下拭目而睹之”。至于守让的事迹,钱德洪的《寿徐横山夫人五十序》详见《王门宗旨》卷九《徐曰仁语抄》,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13,齐鲁书社,1997,第720~721页。亦有详述,可资参考。而无论守文还是守让,其成长过程皆离不开赵氏的教诲和培养。当然,有关赵氏的事迹,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其对阳明的用心教诲,以及待阳明功成名就、学问卓著后,亟遣守文从学阳明的深远眼光。诚如邹守益所言:

 

(赵)夫人之德,克迓续于天也。方先生(阳明)之幼失恃也,倜傥出常矩,龙山公欲夙其成,痛矜勒之;而委曲开谕,使克其量也,其慈慧有如此者。伯仲遗孤茕然,岑太夫人所闵也,携入京邸,分俸,俾自树,以顺适姑志,其孝爱有如此者。守俭,庶出也;而长守文,夫人出也,而幼;荫子之典,首以与俭也,其公(正)有如此者。先生官南都,与学者讲明先王之道,守文尚幼,亟遣游学焉,其深识有如此者。徐曰仁,志士也,以女女之,后为虞部郎,有令名,其卒也,抚女馆粲之,立孤以续其祀,其明断有如此者。初相龙山公为冢宰,继以先生功,进开国一品之封,贵盛,逾四年矣,恒不废纺绩,以为子妇先;骄奢之戒,凛然斧钺,其谦虚有如此者。是以若是祝之也。(明)邹守益:《邹东廓先生遗稿》卷三《叙云山遐祝图》,清光绪三十年刊本。

 

当然,野史中还有一些对赵氏极为不利的传言,说是生母郑氏死后,继母赵氏对阳明极为冷淡,由于浙俗好巫,于是阳明便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法,迫使一神妇极言生母郑氏显灵,欲治继母赵氏虐待先子之罪。自此以后,继母善待阳明,胜于己出。参见(明)王兆云《漱石笔谈》卷下《阳明用谲化母》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248,第361页。按:据邓志峰说,此事后因《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等市井小说的流布而广为流传。岛田虔次认为,此事“可作为叙述阳明这个人在当时是怎样被理解的插曲”(参氏著《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117页)。但从阳明高足邹守益的记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事情的真相恐怕并非如此。那是因为阳明生母早亡,使之幼失依靠,而祖母抚养,又免不了得宠过度,致其“倜傥出常矩”, “日与群儿为戏,斗鸡走狗糜所不为”(明)王世贞:《凤洲笔记》卷十四《名卿纪绩二·王守仁》,隆庆三年铜活字印本。;后全靠赵氏忍辱负重,“委曲开谕”,才使顽皮成性的小阳明改邪归正,走上正路。若以陆深之言为参照,那么可以说,邹守益在文中为赵氏所列举出的“慈慧”“孝爱”“公正”“深识”“明断”“谦虚”之品格,是不能视为过誉之辞的。倒是自小“善谑”“放逸”《王阳明全集》,第1223页。的阳明,为寻一时之快乐,是极有可能不领真情甚至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的。

总之,撇开其他外在因素,仅就家庭内部来说,王家两代人的言传身教与精心呵护,对王阳明及其弟妹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家的兴旺,肇始于王华而功垂于阳明,加之守文、守让及徐爱等家庭成员的和睦友爱、品学兼优,从教育学和家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皆非偶然。而一些史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阳明父子对岑太夫人近乎崇拜式的敬爱与至孝,亦恐非简单的母慈子孝、高寿家福所能涵盖,其中所蕴含的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总结。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