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止咳平喘药

白前

白前别名芫花叶白前、石蓝、嗽药、水竹消,是萝蘑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产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等地。其性微温,味辛、苦;归肺经;有降气、消痰、止咳等功效。 《别录》记载白前“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日华子本草》记载白前“治奔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中医临床用于肺气壅实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满喘急等症。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

营养价值

白前根茎中含有β-谷甾醇、高级脂肪酸、华北白前醇、白前皂苷等物质。白前中的皂苷有祛痰作用。

选购方法

白前分为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柳叶白前根茎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具细纵皱纹,节明显,顶端有数个残茎,质脆易断,断面中空或有膜质髓。根纤细而弯曲,簇生于节处,多次分枝成毛须状,常盘结成团,质脆,断面白色,气微,味苦。芫花叶白前根茎较短小;表面灰绿色或淡黄色,质较硬,折断面空腔较小,须根稍粗长,分枝较小,质脆,易折断。白前以根茎粗壮、须根长者为佳。

芥子

芥子别名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全国各地。其性热,味辛,有小毒;归肺、胃经;有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等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芥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日用本草》记载芥子“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纲目》记载芥子“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中医临床用于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等症。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营养价值

芥子种子含芥子油苷类成分,包括黑芥子苷、葡萄糖芜菁芥素,还含少量芥子酶、芥子酸以及芥子碱等;另含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芥酸及花生酸的甘油酯,并有少量的亚麻酸的甘油酯。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减小和心率减慢,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内服可做刺激性祛痰药,并治疗腹痛。

选购方法

芥子呈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表面有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暗色小点状种脐。内含黄白色折叠的子叶,富油性。无臭,味辛、辣。芥子以粒均匀、饱满、色白者为佳。

竹茹

竹茹别名竹皮、淡竹茹、甘竹、金竹花,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其性微寒、味甘;归肺、胃、心胆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等功效。《本草正》记载竹茹“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本草述》记载竹茹“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本草再新》记载竹茹“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中医临床用于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胎动不安、惊痫等病症。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营养价值

竹茹含木质素、纤维素、丁香醛、松柏醛等成分。竹茹可以增加尿中氯化物量,还有增高血糖等作用。竹茹粉在平皿上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选购方法

竹茹呈不规则的丝状或薄带状,常卷曲扭缩而缠结成团或作刨花状,长短不一,颜色多为黄白色、浅绿色、青黄色、灰黄色等,整体韧而有弹性,气稍清香,味微甜。

桔梗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是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产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其性平,味苦、辛;归肺、胃经;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效。《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记载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名医别录》记载桔梗“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治喉咽痛。”《药性论》记载桔梗“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日华子本草》记载桔梗“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中医临床将桔梗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等病症。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咯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营养价值

桔梗含糖量较高,还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C及多种桔梗皂苷、远志皂苷、前胡皂苷和桔梗聚果糖等,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成分。桔梗有祛痰与镇咳、降血糖、抗炎等作用,还可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粗桔梗皂苷有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

选购方法

桔梗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略扭曲。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带外皮的桔梗表面多为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纵扭皱沟,可见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其质脆,断面不平坦,有棕色的层环,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白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桔梗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胖大海

胖大海别名大海、大海子、大洞果、大发,是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其性寒,味甘;归肺、大肠经;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等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胖大海“治火闭痘……并治一切热症劳伤,吐衄下血,消毒去暑,时行赤眼,风火牙痛,虫积下食,痔疮漏管,干咳无痰,骨蒸内热,三焦火症。”中医临床将胖大海用于治疗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等症。脾虚寒泻者慎服。

营养价值

胖大海含西黄芪胶黏素,果皮含半乳糖、戊糖等物质。胖大海外皮、软壳、仁的水浸提取物均有一定的利尿和镇痛作用,仁最强,三者皆无局部刺激作用。胖大海既能清肺热,又能润肺燥。

选购方法

胖大海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略尖而歪,具浅色的圆形种脐,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微有光泽,具不规则的干缩皱纹。外层果皮极薄,质脆,易脱落。中层果皮较厚,黑褐色,质松易碎,遇水膨胀成海绵状,断面可见散在的树脂状小点。内层果皮可与中层果皮剥离,稍革质,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川贝母

川贝母别名贝母、川贝,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卷叶贝母、梭砂贝母、甘肃贝母、康定贝母等的鳞茎,主产于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其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本经》记载川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别录》记载川贝母“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药性论》记载川贝母“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中医临床将川贝母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等。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营养价值

暗紫贝母鳞茎含生物碱,还含蔗糖、硬脂酸、棕榈酸。卷叶贝母鳞茎含生物碱:川贝碱、西贝素。梭砂贝母鳞茎含生物碱:棱砂贝母碱、棱砂贝母酮碱、川贝酮碱、棱砂贝母芬碱、棱砂贝母芬酮碱、贝母辛碱、西贝母碱、川贝碱、炉贝碱。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组培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均具有祛痰作用,总碱对消炎痛所致的胃溃疡有抑制作用,西贝母碱有降压作用,平贝母浸膏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选购方法

川贝母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个品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梭砂贝母称为炉贝。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大小悬殊,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青贝呈类扁球形,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炉贝呈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天竺黄

天竺黄别名竹黄、竹花、竹茧、赤团子,是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其性寒,味甘;归心、肝经;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止咳等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天竺黄“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开宝本草》记载天竺黄“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中医临床将天竺黄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等症。无实热痰火者慎服,脾虚胃寒便溏者禁服。

营养价值

天竺黄含多种氨基酸、硅酸、钾、钙等物质。天竺黄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还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选购方法

天竺黄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背部隆起,有天竺黄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气特异,味淡。

苦杏仁

苦杏仁别名杏仁,是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其性微温,味苦,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药性论》记载苦杏仁“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本草纲目》记载“苦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中医临床将苦杏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等症。婴儿慎服,阴虚咳嗽及泻痢便溏者禁服。有实邪者忌用。

营养价值

苦杏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并含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樱叶酶、醇腈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等成分。种子研碎后加水放置,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的作用,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苦杏仁中的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可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润燥护肤,有保护神经末梢血管和组织器官的作用,并可抑杀细菌。苦杏仁苷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杏仁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患者轻度升高的血脂。

选购方法

苦杏仁呈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罗汉果

罗汉果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是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龙江乡、龙胜和百寿等镇。其性凉,味甘;归肺、脾经;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岭南采药录》记载罗汉果“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广西中药志》记载罗汉果“止咳清热,凉血润肠。治咳嗽、血燥胃热便秘等”。中医临床将罗汉果用于肺热痰多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炎、便秘等症。经期慎吃,脾胃虚寒者忌服。

营养价值

罗汉果含罗汉果苷、葡萄糖、果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黄酮及锰、铁、镍、硒、锡、碘、钼等多种无机元素。果中含非糖甜味的成分主要是三萜苷类。种仁含油脂。罗汉果中的D-甘露醇有止咳作用,又可用于脑水肿,能提高血液渗透压,降低颅内压。罗汉果健身茶对肠管强直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使肠管松弛而解痉;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松弛也有拮抗作用,使肠管恢复自发性活动。

选购方法

罗汉果呈卵形、椭圆形或球形,表面褐色、黄褐色或绿褐色,有深色斑块和黄色柔毛,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体轻,质脆,果皮薄,易破,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浅棕色,种子扁圆形,多数,浅红色至棕红色,两面中间微凹陷,四周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槽,气微,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