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通络药
川乌
川乌别名乌头、五毒根,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产于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其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病症。川乌生品有大毒,一般只做外用,不做内服。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营养价值
川乌含生物碱、酯、乌头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和苯甲酰下乌头胺等成分。这类成分的分子结构中,因八位羟基的乙酰化和十四位的羟基芳酰化,因而呈现强烈的毒性,是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选购方法
川乌呈圆锥形或不规则圆锥形,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粉质,横切面可见多角形不规则星状环纹。气微,味辛辣而麻舌(注意:服后必须漱口)。川乌以个大、坚实、粉质重、肥满者为佳。
桑枝
桑枝别名桑条,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产于全国各地。其性平、味微苦,归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等功效。《本草图经》记载桑枝“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本草蒙筌》记载桑枝“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本草汇言》记载桑枝“去风气挛痛”。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等症。孕妇禁服。
营养价值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阿拉伯糖、木糖等成分。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等属热痹的关节病变,作用为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证,尤宜上肢痹痛。
选购方法
桑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皱纹,或有叶痕及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桑枝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防己
防己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其性寒、味苦,归膀胱、肺经;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等功效。《本经》记载防己“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别录》记载防己“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药性论》记载“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中医临床用于水肿鼓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等病症。脾胃虚弱及阴虚无湿热者禁服。
营养价值
防己分为粉防己和木防己。粉防己根含多种生物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汉防己丙素,以及黄酮苷、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糖类等物质。木防己根含多种生物碱。汉防己总碱及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汉防己丙素均有镇痛作用,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对甲醛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汉防己甲素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选购方法
防己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穿山龙
穿山龙别名穿地龙、地龙骨、金刚骨、鸡骨头、野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产于山东、河南、安徽、甘肃、宁夏等地。其性温,味甘、苦,归肾、肺、肝经,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等功效。《东北药用植物志》记载穿山龙“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陕西植药调查》记载穿山龙“制疟,止疼,消肿”。《陕西中草药》记载穿山龙“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痛,消化不良,疟疾,跌打损伤,痈肿恶疮”。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痈肿等病症。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变态反应。
营养价值
穿山龙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水解产生薯蓣皂苷元。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兔血胆固醇及血压,延缓心率,增强心收缩振幅,增加尿量,改善冠状循环,还对主动脉斑块、肝脏脂肪沉积有减轻作用。
选购方法
穿山龙是干燥根茎,长圆柱形,具多数不规则的分枝,外表土黄色,有多数细纵纹及突起的须根残基,全角略似鹿角,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粉性,可见多数带细孔的维管束散在,气微,味苦。以根茎粗长、土黄色、质坚硬者为好。
寻骨风
寻骨风别名穿地筋、毛风草、猫耳朵草,是马兜铃科草本植物棉毛马兜铃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山西、陕西、山东、江苏、贵州等地。其性平,味辛、苦;归肝经;有祛风通络、止痛等功效。《饮片新参》记载寻骨风“散风痹,通络,治骨节痛”。《南京民间药草》记载寻骨风“全草浸酒服,治筋骨痛及肚痛”。《江西民间草药》记载寻骨风“治疟疾,风湿关节痛”。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脘腹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腹痛、疟疾等病症。阴虚内热者忌用。
营养价值
寻骨风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内酯、糖类等营养物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将寻骨风制成多种剂型使用。
选购方法
寻骨风根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棕黄色,有纵向纹理、节间纹理,质韧而硬,断面黄白色。茎淡绿色,密被白色绵毛。叶皱缩卷曲,灰绿色或黄绿色,展平后呈卵状心形,先端钝圆或短尖,两面密被白绵毛,全缘,质脆易碎,气微香,味苦、辛。全草以叶色绿、根茎多、香气浓者为佳。
伸筋草
伸筋草别名石松、狮子尾、狮子草、绿毛伸筋、小伸筋、舒筋草,是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产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陕西等地。其性温,味微苦、辛;归肝、脾、肾经;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功效。《滇南本草》记载伸筋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膈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伸筋草“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伸筋草“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中医临床用于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等病症。孕妇及出血过多者慎服。
营养价值
伸筋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等三萜化合物。石松碱有降血压、降温的作用。
选购方法
伸筋草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伸筋草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千斤拔
千斤拔别名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是豆科千斤拔属植物千斤拔的根,产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其性平、味甘,归肺、肾、膀胱经;有祛风利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等功效。《岭南采药录》记载千斤拔“祛风去湿。治手足痹痛,腰部风湿作痛,理跌打伤,能舒筋活络”。《南宁市药物志》记载千斤拔“壮筋骨,去瘀积。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四肢酸软无力,黄疸”。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等病症。孕妇慎服。
营养价值
千斤拔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选购方法
千斤拔根长圆柱形,上粗下渐细,极少分枝,表面棕黄色、灰黄色至棕褐色,有稍突起的横长皮孔及细皱纹,近顶部常成圆肩膀状,下半部间见须根痕,栓皮薄,鲜时易刮离,刮去栓皮可见棕红色或棕褐色皮部,质坚韧,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宽广,淡黄白色,有细微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甘、涩。千斤拔以根条粗长、除净芦茎及须根、断面发白色者为佳。
石楠叶
石楠叶别名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是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其性平,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肾经;有祛风、通络、益肾等功效。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足膝无力、偏头痛等病症。 阴虚火旺者忌服。
营养价值
石楠叶含类胡萝卜素、樱花苷、山梨醇、鞣质、正烷烃、苯甲醛、氢氰酸、熊果酸、皂苷、挥发油等。石楠所含的熊果酸有明显的安定和降温作用,并有镇痛、抗炎及抗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选购方法
石楠叶是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顶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密尖锐的锯齿,上面浅绿棕色至紫棕色,较光滑,下表面色较浅,主脉突起、革质、脆而易破碎。气微,味苦、涩。石楠叶以叶片完整、绿棕色者为佳。
海桐皮
海桐皮别名鹊不踏、虎阳刺、鸟不宿,是豆科植物刺桐或乔木刺桐的干燥树皮,产于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其性平,味苦;归肝、肾经;有祛风湿、舒筋通络等功效。《开宝本草》记载海桐皮“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疳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岭南采药录》记载海桐皮“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南宁市药物志》记载海桐皮“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中医临床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等病症。血虚生风者慎服。
营养价值
海桐皮含刺桐灵碱、氨基酸和有机酸。海桐皮的成分有降血压、降血糖及抗放射的作用。
选购方法
海桐皮呈剥落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纹,有的散有刺痕或断刺,内表面淡黄色、黄白色或深褐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茎皮嚼之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