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之光:华为内部训练与激励法则
- 杨玉柱
- 1667字
- 2021-03-24 12:10:07
不仅仅是“传、帮、带”
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
——任正非
自我学习:叩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在哲学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外因是促使事物发展的推动条件。一家企业要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仅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导师制的传、帮、带这些外因活动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一批懂得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员工才是企业所向披靡的关键因素。
华为在培训中,常常对员工强调:“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主动学习的人。”在华为大学的课堂上,导师为了说明自我学习的重要性,语重心长地为员工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微软员工的案例。
有个年轻人去公司应聘,但是微软公司在近期内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因而对他的行为疑惑不解,准备拒绝。这时,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碰巧路过这里,感觉公司挺不错的,就贸然进来了。这个回答让总经理感觉很新奇,想到他可能是个人才,就破例让他一试。然而,面试的结果让总经理非常失望——年轻人表现糟糕。看到总经理失望的表情,年轻人说是自己的实际水平比自己这次面试的表现要高得多,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才没有发挥好。总经理认为他这么说是在给自己找台阶,就随口说:“既然如此,等你准备好了再来吧。”
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星期后的一个早晨,年轻人再次敲开微软公司的大门,接受总经理的面试。这一次,他依然没有成功,并依然做出了没有准备好的解释。总经理见他的表现比上一次好多了,就安慰他说:“没关系,等你准备好了再来。”
如此,年轻人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微软录用,成为微软的重点培养对象。
年轻人的幸运和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面对挑战时,不断自我学习、主动完善的过程——“我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没有准备好;准备好了,我就可以成功”。当一个人具有这样的精气神时,就可以促使自己更积极地迎接挑战和面对未来。同样,当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如此时,这家企业就能够成就卓越。
学习不等于盲从
事实上,不仅是华为的各个部门强调主动完善自我,任正非也一直提倡员工自觉地学习,希望每个人都能主动成长为公司的资本,与公司一同成长。
任正非曾说:“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正因为我们长期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会成员都是架着大炮《炮轰华为》;中高层干部都在发表《我们眼中的管理问题》,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发表都是我亲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声社区上发表批评,总会有部门会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公司会不断优化自己的。”
但是任正非所说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着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什么是自我批判呢?就是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为我所用,但绝不盲从。在任正非看来,自我学习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学习不知思考地盲从他人,最终会使企业成为商业竞争中的牺牲品。
2013年,包括上网卡、手机等在内的华为终端收入为90亿美元,占其总收入的24%,其中,华为集团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9%,2014年初,华为制订的目标是智能手机销售量超过8000万台,占到市场份额的8%~9%。
针对庞大的销售目标,任正非说要以利润为中心,销售量是为利润服务的,不是奋斗目标。在平台方面,苹果的纵向整合做的十分成功,三星的横向整合做的十分成功,华为在短时间内肯定在这两个方面超越不了苹果和三星。但这并不影响华为在这几个方面向苹果、三星学习,增强实力。
不过,任正非随即又表示,华为并不打算将重点放在向苹果和三星的学习上,做终端业务,华为有以下几类业务可以做到世界领先:第一是互联网芯片方面;第二是手机通信平台;第三是消费平台。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只要不盲从,在能够突破的地方有所突破,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就能够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华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声誉,离不开学习型组织和导师制度的建立,也离不开员工的主动学习、自我完善。更重要的是华为能够在学习中自我批判、把握自己的发展重点,坚定方向。这种品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十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