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韵味·大连方言(品读大连·第二季)
- 董晓奎 李皓
- 1550字
- 2020-06-25 11:22:46
打哏儿
打哏儿(“哏儿”在这里发音为genr),是停顿、含糊、不痛快的意思。小孩子背课文不够熟练,大连人会这样批评孩子,“你怎么背得磕磕巴巴总打儿?”在这里,“打哏儿”是停顿、不流畅的意思。
那么,“不打哏儿”就是流畅、干脆、痛快、二话不说的意思。“不打哏儿”常形容一个人的办事态度。比如,张三找某领导办事,某领导态度很热情很明朗,一点不打哏儿。
以各种理由不给你办痛快,这就是“打哏儿”的引申之意。“打哏儿”就像肠梗阻,很麻烦的。
大连人性格耿直爽快,喜欢坦诚相待,不喜欢拐弯抹角,虚里冒套,行就说句痛快话,不行就拉倒走人,这些性格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不打哏儿”。
与南方人的委婉、含蓄相比,大连人的“不打哏儿”显得很质朴,很宝贵。“不打哏儿”也侧面体现了大连人爱面子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推而广之到东北人。这颜面比什么都重要,不能有丝毫折损。所以,有时候就宁可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在社会交往中,“打打哏儿”更符合人际交往之道。委婉与含蓄,克制与内敛,是东北人应该修炼的科目。南方人在委婉与克制中闪转腾挪舒服自在,东北在“短平快”的“不打哏儿”中快慰人生。真是各村有各村的特色,各村有各村的福气。彼此是欣赏,还是讪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妥帖自在。
近几年,喝茶风气很盛,茶友们从前并不相识,因为喝茶而成为所谓的朋友,但茶友圈里有个潜规则:雅人不可俗用。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聊得很尽兴,很愉快,仅此而已。但是,大连人交朋友还是停留在“俗用”的层面,每个人都想有几个办事不打哏儿的好朋友。“不打哏儿”除豪爽性格使然,更多的是人情回馈或供需契合。大连人交朋友,不仅看重精神层面的共鸣,更看重现实里的关照与给力。换句话说,朋友就是俗用的。感情不是聊出来的,也不是喝出来的,而是在不打哏儿的关照与扶携之中炼出来的。
外地人听大连话,琢磨透之后,就有学舌的冲动。大连话的发音很赶劲儿,很给力,上口快,有一股热辣劲儿和力量感;大连话直白亲切,不矫揉造作,不设悬念,具有奔腾的张力和豪气,充满了趣味与喜感,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荡气回肠。两个大连人在外地相遇,用大连话寒暄几句,心底立即升腾起相见恨晚的亲切,今后有什么事需要关照,那是二话不说,毫不打哏儿的。
大连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打哏儿”,按说,应该像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样,不表白,不张扬,但大连人却不,帮助朋友时不打哏儿,对外宣扬时也丝毫不打哏儿。听两位大连男人唠嗑儿,你经常会听到其中一位在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如何为朋友两肋插刀,在别人感动之前,先将自己感动得够呛。这并非大连人浮夸或浅薄,而是大连人太重视感情了。大连人视朋友为人生最大财富,人不能没有朋友,就像人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没有钟子期,狐朋狗友咱总得有几头吧。有朋友的人生才色香味俱全,才不会孤单寂寞冷。有能力帮助朋友是人生一大幸福,被朋友帮助也是人生一大幸福。大连人陶醉于帮助朋友不打儿的英勇事迹,实际上是陶醉于友情的美感之中。
大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很多家庭每逢旅游旺季,都要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即使手里没有多少钱,也不打儿地想方设法让亲朋一家吃好喝好玩好,走时再大包小卷地带上特产。在办公室里,你经常会听到同事打电话,“我外地同学来了,一家五口,你给我订两个房间,再给我安排一顿饭。”电话那边的朋友不打哏儿,马上照办。这世界如果都像咱大连人这般热情豪爽,那该多好啊!
大连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面朝大海,诗意栖居,人们由内而外一派磊落坦荡之气;大连也是中国广场最多的城市,那些知名的大广场就不必说了,它们被誉为“城市的会客厅”。在社区,在小区,也可见大大小小风格别致的广场。城市的大气格局熏陶着人们的性情,大连人视野开阔,接纳力强,融合速度快,既务实又目光高远。大连人说话办事一点不打哏儿,与大连人打交道,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