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医药治疗

1.中医药方剂(供参考)

(1)虚寒型2方

适用于胃部隐痛,喜按,喜热为特点的患者。

①党参10克,炒白术18克,高良姜7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肉桂5克。水煎3次服,分3次于饭前饮用,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可服4个疗程。

②木香10克,佛手10克,荜茇7克,高良姜10克,肉桂10克,鸡内金13克;以上6味共研成细末,然后与碳酸氢钠(小苏打粉)600克混匀研细,分成小包,每包3.5克。每次于饭前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1包(3.5克),每日服3次,或痛时服。

(2)气滞型2方

适用于以上腹胀痛,嗳气为特点的患者。

①佛手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当归10克,乌贼骨50克,浙贝母17克,娑罗子14克。水煎3次取汁,于饭前半小时或痛时服,每日1剂。

②乌贼骨50克,浙贝母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7克,颠茄10片(5克),共研成细末,每次服3.5克,每日服3次。

(3)血瘀型3方

适用于胃痛如刺,痛处固定者,可见柏油便或呕血。

①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白及10克,五灵脂10克,炒白术10克,香附10克,乌贼骨50克。水煎3次取汁,分3次温服,或痛时服,每日1剂。

②五灵脂17克,延胡索17克,木香17克,共研成细末,每次服3.5克,每日服2次。

③三七粉,每服3~5克,每日服2次。

2.溃疡病用中成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共收载了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成药多达65种举例以下几种,供选用参考。

(1)香砂六君子丸[保甲]

由党参、白术(炒)、茯苓、陈皮、木香、半夏(制)、砂仁、炙甘草组成。益气健脾,和胃。适用于溃疡病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少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口服,一次6~9克,一日服2~3次。

(2)香砂养胃颗粒(丸)[保甲]

由白术、木香、砂仁、豆蔻(去壳)、广藿香、陈皮、厚朴(姜制)、香附(醋制)、茯苓、枳实(炒)、半夏(制)、甘草组成。温中和胃。适用于溃疡病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脘闷不舒、胃痛隐隐、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口服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2次。或口服丸剂,一次9克,一日2次。

(3)附子理中丸[保甲]

由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炒)、甘草组成。温中健脾。适用于溃疡病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或大蜜丸1丸,均1日2~3次。

(4)胃苏颗粒[保甲]

由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槟榔、香橼、佛手、鸡内金组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溃疡病肝胃气滞所致的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口服,一次服15克,一日服3次,15天为一个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

(5)越鞠丸[保乙]

由香附(醋制)、川芎、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炒)组成。理气,宽中,解郁,除满。适用于溃疡病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6)元胡止痛片(软胶囊、颗粒、口服液、滴丸)[保甲]

由延胡索(元胡)、白芷组成。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溃疡病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以及头痛、月经痛等。按说明书标准剂量,一次服4~6片(或2粒,或5克,或10毫升,或20~30丸),一日服3次,或遵医嘱。

(7)虚寒胃痛颗粒[保乙]

由党参、炙黄芪、高良姜、干姜、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组成。益气健胃(脾),温胃止痛。适用于溃疡病脾虚胃弱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8)六味木香散(胶囊)[保乙]

由木香、豆蔻、荜茇、石榴皮、闹羊花、栀子组成。开郁、行气、止痛。适用于寒热错杂、气滞中焦所致的胃脘痞满疼痛,吞酸、嘈杂、嗳气腹胀、腹痛、大便不爽。温开水冲服散剂,一次2~3克,一日1~2次。或口服胶囊剂,一次4~6粒,一日1~2次。

此外,口服三九胃泰颗粒(胶囊)[保乙],治疗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亦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