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综合战略篇(9)
- 2012宁夏经济蓝皮书
- 张进海主编
- 3990字
- 2016-02-16 16:33:57
中阿经贸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相互依赖,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经贸关系更加紧密。2010年双边贸易额实现1454.3亿美元,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累计实际投资超过150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投资额达25.8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累计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达925亿美元。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多项经济领域形成了很强的互补性,如能进一步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将为中阿双方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调整的需要。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世界政经格局深刻变化的一年,为适应变化,我国的外贸方式也在相应调整。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如加工贸易等向内陆地区转移加快,国家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蕴含的重大政策机遇也将惠及宁夏。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需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的永久举办,也使得宁夏在国家公共外交政策中日益发挥着应有的重大作用。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随着宁夏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程的加速,随着沿黄经济区城市带的崛起,一个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将成为国际传播中中国新形象的代表,将成为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又一个核心区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树立民族团结典范,传播中华文明价值观,巩固和深化中阿两大文明全方位、多层次友谊与交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挑战
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中东既是全球的“能源库”,也是世界的“火药桶”,是连绵半个多世纪冲突的漩涡,更是民族、宗教、政治等纷争的“是非地”。目前,中阿经贸合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2010年年底,发源于突尼斯的政治抗议活动,迅速演变为一场波及西亚、北非多数国家的社会动荡,严重影响阿拉伯世界的经济与发展环境,并必然在一段时间内冲击中阿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为中阿经贸合作布下了疑云。
金融危机对阿拉伯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阿拉伯国家工商会联合会主席卡萨尔2009年4月在迪拜国际金融研讨会上说,阿拉伯国家在国外投资损失达2.5万亿美元。即使是埃及这样不以石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也因金融危机导致进出口贸易急剧下滑,外贸逆差加大,作为主要外汇收入来源的石油天然气出口、苏伊士运河、旅游均受到影响。
贸易不平衡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需求的快速发展,导致中阿之间贸易逆差增大,中国对某些国家的出口顺差过大,影响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制造业。在中阿双方的商品市场方面,总体而言,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石油、天然气)居多,非石油产品较少;而阿拉伯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以轻工、机械、服装、家电、粮食、通信设施为主,其他产品为辅。由此造成双方之间交易商品结构的巨大反差,以及贸易的不平衡。此外,中阿之间运输时间长、产品保质难、阿拉伯国家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不了解等因素,也使得中国产品与欧美以及与周边西亚远东国家产品相比优势不明显。
中阿经贸合作机制尚未取得重大性突破。近年来,中国与海合会、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相继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此外,中国还和多数阿拉伯国家签订了双边的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这些宣言、行动计划和协定对促进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双方至今尚未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一些协定也缺乏法规性和实效性,这不利于双方规范和规避贸易保护主义。
综上所述,未来的中阿经贸关系机遇和挑战共存,但有利条件大于不利条件。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中阿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阿经贸论坛在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资源合作、贸易往来、文化教育交流等各方面,更应做出积极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中阿经贸论坛的策略建议
“中阿所需、宁夏所能”,是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基于国家战略与区情,提出的宁夏履行区域公共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鉴于中阿合作的重要意义,中阿经贸论坛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服从和服务于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和宁夏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是中阿经贸论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根本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合理配置活动内容,夯实持续性发展基础
经过六届宁洽会及两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已经成为商务部、贸促会重点打造的有特定指向区域的国家级、国际性展会。目前,宁夏正在向国务院积极争取将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升格更名为“中阿博览会”,由全球知名战略咨询管理公司——罗兰贝格制定的《中阿博览会战略规划及论坛主题策划》已经完成并经过专家组论证,这意味着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已经有了一个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成为了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能否具有可持续的基础。今后的工作,应按照这一战略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实施。
2011年宁洽会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成功举办的两个标志是:其一,有了一个清晰的架构,即宁洽会、中阿经贸论坛、中阿文化艺术节组成的“两会一节”;其二,准确定位了大会各项活动的关系,即“高峰会议引领,论坛服务会展,会展促进论坛,文化拓宽交流基础,全面提升大会成果”。这一架构和定位,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大会设置各项活动的核心原则,是大会能否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在每一届大会的展会设置及规模、论坛设置及规模的细节中得以体现。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办会长效机制,形成整体优势
应积极争取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商协会同意作为大会的主办或支持单位,并由此实现大会共办共赢机制。积极争取一批中阿合作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会议活动落地宁夏,同时,从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现有活动中力争培养几个有影响力的论坛和展会,从而以单项活动的高质量、广泛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提升大会的影响力,实现总体竞争力。
(三)应进一步加强中阿经贸论坛的品牌推广,使其国家级、国际性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高峰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指出,“将中阿经贸论坛选址在宁夏,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这表明了中阿经贸论坛已经得到了我国政府的认可,体现了中央对宁夏的关心与支持。但要完全实现“中阿经贸论坛成为中国向西开放新引擎”的功能与作用,还需完成以下三个认可。
一是阿拉伯国家政府的认可。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政府完全认可,各级政府已经开始给予大力支持。就阿方而言,部分国家也提出了“向东看”的政策,但对于中阿经贸论坛这一活动的认可度还没有完全体现,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做一些实事来实现,同时做好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二是中阿双方市场的认可。从狭义上来讲,经贸合作的直接表现是市场的衔接,因而市场的认可是实现“新引擎”的前提,特别是企业界的认可。目前的状况是,国内市场认可度初见端倪,能源、金融能域表现较为突出,国外尚处推介阶段,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设置主题、议题,并充分调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加以引导,以优质的内容及高规格赢得市场。
三是中阿双方民间的认可。目前的状况是,整体的知晓度并不是很高,距离中阿双方民间的认可还存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国内外有效宣传的基础性工作,扩大宣传面,提高知晓度,强调宣传效果,提升影响力,最终实现以高质量的内容、广泛的知晓度铸造品牌,赢得社会认可。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产业衔接准备
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宁夏具有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文化优势,但这一优势,仅仅可以作为我们向西开放的一个比效优势,如果过分夸大这一优势,这种优势便会成为陷阱,让我们一叶障目,从而忽视我们的不足。
宁夏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就必须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既定方针,抓好沿黄经济区的建设,完善深化“一二三五”战略,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打造沿黄经济区城市带,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着力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全面提升环境竞争力;着力建设内陆开放试验区,全面提升开放竞争力;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全面提升形象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一二三五”战略,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在推进中阿经贸合作中展示中国新形象,增强宁夏对外开放的魅力和吸引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上下工夫,在这些方面缩小与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的差距,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如此,比较优势才能在中阿经贸往来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才能把关注中阿经贸往来的客商吸引来,留得下。
(五)以活动为抓手,开展多层次文化交流
随着中阿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文化的交流将成为一种必然。应主动搭建一些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其他伊斯兰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文化交流的层次,开创文明对话的新局面;应积极争取相关部委的支持,将宁夏打造成为中国伊斯兰文化对外“走出去”的基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使宁夏在中阿文化交流领域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进而确立中阿经贸论坛在促进中阿经贸合作方面的“领头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