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疏〕方,將也。夫聖人無心,因循任物。今齧缺以己身為本,引物使歸,令天下異形,從我之化。物之失性,實此之由,後世之患,自斯而始也。

方且尊知而火馳,

〔注〕賢者當位於前,則知見尊於後,奔競而火馳也。

〔疏〕夫不能忘智以任物,而尊智以御世,遂將徇迸,拾己效人,馳驟奔逐,其速如火矣。

方且為緒使,

〔注〕將興後世事役之端。

〔疏〕緒,端也。使,役也。不能無為,而任知御物,後世勞役,自此為端。

方且為物該,

〔注〕將遂使後世拘牽而制物。

〔疏〕縯,礙也。不能用道以通人,方復任智以礙物也。

方且四顧而物應,

〔注〕將遂使後世指麾以動物,令應上務。

〔疏〕方將顧昤四方,撫安萬國,令彼之氓黎,應我之化法。

方且應眾宜,

〔注〕將遂使後世不能忘善,而利仁以應宜也。

〔疏〕用一己之知,應眾物之宜,既非無心,未免危殆矣。

方且與物化,

〔注〕將遂使後世與物相逐,而不能自得於內。

〔疏〕將我己知,施與物眾,令庶物從

化,物既失之,我亦未得也。

而未始有恆。

〔注〕此皆盡當時之宜也,然今日受其德,而明日承其弊矣,故曰未始有叵o

〔疏〕以智理物,政出多門,前荷其德,後遭其弊,既乖淳古,所以無怛。

夫何足以配天乎?雖然,有族,有祖,

〔注〕其事類可得而祖效。

〔疏〕族,藪也。夫齧缺隱居山藪,高尚其志,不能混逵,未足配天。而流俗之中,罕其輩類,故志尚清遐,良可效耳。

可能為眾父,而不可以為眾父父。

〔注〕眾父父者,所以述也。

〔疏〕父,君也。言齧缺高尚無為,不夷乎俗,雖其道可迷,適可為眾人之父,而未可為父父也。父父者,堯也。夫堯寄坐萬物之上,而心馳乎姑射之山,往見四子之時,即在汾陽之地。是以即寂而動,即動而寂,無為有為,為無為有,有無一時,動寂相即,故可為君中之君,父中之父。所謂窮理盡性,玄之又玄,而為眾生之父,故其宜矣。故郭注云,父父者所以進也,

治,亂之率也o

〔注〕言非但治主,乃為亂率。

〔疏〕率,主也。若用智理物,當時雖治,於後叉亂。二途皆以智為率。

北面之禍也,

〔注〕夫桀紂非能殺賢臣,乃賴聖知之逵以禍之。

〔疏〕桀紂賴聖智以殺賢臣,故聖智是北面之禍也。

南面之賊也。

〔注〕田恆非能殺君,乃資仁義以賊之。

〔疏〕田怛資仁義以殺主,故仁義南面之賊。注云,田怛非能殺君,乃資仁義以賊之。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

〔疏〕華,地名也,今華州也,封人者,謂華地守封疆之人也。嘻,歎聲也。封人見堯有聖人之德,光臨天下,請祝願常#10富,庶享多福。

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

〔疏〕夫富壽多男子,實為繁撓,而能體之者,廢無為。故寄彼二人,明玆三息。辭讓之旨,列在下文。

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獨不欲,何邪?

〔疏〕前之三事,人之大欲存焉。汝獨致辭,有何意謂。

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疏〕夫子胤扶疏,憂懼斯重;財貨殷盛,則事業實繁;命壽延長,則貽困辱。三者未足養無為之德,適可以益有為之累,所以並辭。

封人曰:始也我以汝為聖人邪,今然君子也。

〔疏〕我曰言汝有無雙照,便為體道聖人;今既拾有趣無,適是賢人君子也。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

〔注〕物皆得所而志定也。

〔疏〕天地造化為萬物,各有才能,量才授官,有何憂懼。

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

〔注〕寄之天下,故無事也。

〔疏〕百姓豐饒,四海殷實,寄之韋有而不以私焉,斯事無為也。

夫聖人,鶉居

〔注〕無意而期安也。

而轂食,

〔注〕仰物而足。

〔疏〕鶉,鵲鶉也,野居而無常處。殼者,烏之子,食鈴仰母而足。聖人寢處檢薄,譬彼鵲鶉;供謄栽充,方茲穀鳥。既無心於侈靡,豈有情於滋味乎。

烏行而無彰;

〔注〕率性而動,非常進也。

〔疏〕彰,文逵也。夫聖人灰心滅智而與物俱冥,猶如烏之飛行,無蹤跡而可見也。

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

〔注〕猖狂妄行而自蹈大方也。

〔疏〕運屬清夷,則撫臨億兆;物來感我,則應時昌盛。郭注云猖狂妄行,恐乖文旨。

天下無道,則脩德就問;

〔注〕雖湯武之事,苟順天應人,未為不問也。故無為而無不為者,非不間也。

〔疏〕問音#11閑。時逢擾亂,則混俗韜光,脩德隱邇,全我生道,嘉遁閑居,逍遙遁世。所謂隱顯自在,用拾隨時。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

〔注〕夫至人極壽命之長,任窮理#12之變,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故云厭世而上仙也。

〔疏〕夫聖人達生死之不二,通變化之為一,故能一盡天年之脩短,厭囂俗以消升。何鈴鼎湖之舉,獨為上仙,安期之壽,方傳千歲。

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注〕氣之散,無不之。

〔疏〕精靈上升,與太一而冥合,乘雲御氣,屆于天帝之鄉。

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疏〕三息,前富壽多男子也。夫駕造物而來往,乘變化而遨遊,三息本自虛無,七尺來從非有,殃辱之事,曾何足云。

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

[疏〕請言既飽,封人於是去之。堯方悟非,所以請答也。

封人曰:退已#13。

〔疏〕所疑已次,宜速退歸。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

〔疏〕伯成子高,不知何許人也,蓋有道之士也。

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

〔疏〕唐虞之世,南面傳孤,逮乎有夏,退耕於野。出處頓殊,有何意謂。

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

〔疏〕夫賞罰者,所以著勸畏也。而堯以無為為治,物物從其化,故百姓不待其褒賞而自勉行善,無勞刑罰而畏惡不為。此顯之聖明,其德如是。

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疏〕盛行賞罰,百姓猶不仁,至德既衰,是以刑書滋起,故知將來之亂,從此始焉。

夫子闔行邪?無落吾事。侶侶乎耕而不顧。

〔注〕夫禹時三聖相承,治成德備,功美漸去,故史籍無所載,仲尼不能問,是陝雖有天下而不與焉,斯乃有而無之也。故考其時而禹為最優,計其人則雖三聖,故一堯耳。時無聖人,故天下之心俄然歸啟。夫至公而居當者,付天下於百姓,取與之非己而往故失之不求,得之不辭,忽然恫然而來,是以受非毀於康節之士而名列於三王,未足怪也。莊子因斯以明堯之弊,弊起於堯而釁成於禹,況後世之無聖乎。寄遠述於子高,使棄而不治,將以絕聖而反一,遺知而寧極耳。其實則未聞也。夫莊子之言,不可以一塗詁,或以黃帝之述禿堯舜之經,豈獨貴堯而賤禹哉。故當遺其所寄,而錄其絕聖棄智之意焉。

〔疏〕闔#14何不#15也。落,廢也。他億,耕地之貌。伯成謂禹為夫子。夫子何不行去邪。莫廢我農事。於是用力而耕,不復顧昤也。夫三聖相承,蓋無優劣,但澆淳異世,故其迸不同。郭注云弊起於堯而釁成於禹者,欲明有聖不如無聖,有為不及無為,故高遠進,以明絕聖棄智者耳。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

〔注〕無有,故無所名。

〔疏〕泰,太,初,始也。無氣始萌,謂之太初,言其氣廣大,能為萬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太初之時,惟有此無,未有於有。有既未有,冬將安寄。故無有無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注〕一者,有之初,至妙者也,至妙,故未有物理之形耳。夫一之所起,起於至一,非起於無也。然莊子之所以屢稱無於初者,何哉?初者,未生而得生,得生之難,而猶上不資於無,下不待於知,突然而自得此生矣,又何營生於已生以失其自生哉。

〔疏〕一應#16道也,有無一之名而無萬物之狀。

物得以生,謂之德;

〔注〕夫無不能生物,而云物得以生,乃所以明物生之自得,任其自得,斯可謂德也。

〔疏〕德者,得也,謂得此也。夫物得以生者,外不資乎物,內不由乎我,非無非有,不自不他,不知所以而生,故謂之德也。

未形者有分,且然無問,謂之命,

〔疏〕雖未有形質,而受質以有素分,然且此分脩短,愁乎更無問隙,故謂之命。

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

〔疏〕留,靜也。陽動陰靜,氛氳升降,分布三才,化生萬物,物得成就,生理具足,謂之形也。

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

〔注〕夫德形性命,因變立名,其於自爾一也。

〔疏〕體,質;保,守也。棄受形質,保守精神,形則有醜有妍,神則有愚有智。既而宜便軌則,各自不同,素分一定,更無改易,故謂之性也。

性脩反德,德至伺於初。

〔注〕怛以不為而自得之。

〔疏〕率此所棄之性,循復生初之德,故至其德處,同於太初。

同乃虛,虛乃大。

〔注〕不同於初,而中道有為,則其懷中故為有物也,有物而容養之德小矣。

〔疏〕同於太初,心乃虛豁;心既虛空,故能包容廣大。

合喙嗚,

〔注〕無心於言而自言者,合於喙嗎。

〔疏〕喙,鳥。也。心既虛空,邇復真物,故其說合彼烏嗚。烏嗎既無心於是非,聖言豈有情於憎愛。

喙嗚合,與天地為合。

〔注〕天地亦無心而自動。

〔疏〕言既合於鳥嗎,德亦合於天地。天地無心於覆載,聖人無心於言說,故與天地合也。

其合縉縉,若愚若昏,

〔注〕坐忘而自合耳,非照察以合之。

〔疏〕縉,合也。聖人內符至理,外順常生,唯迸與本,罄無不合,故曰縉縉。是混俗揚波,同塵萬物,既若愚蠢,又如昏暗。又解:既合喙嗎,又合天地,亦是縉縉。

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注〕德玄而所順者大矣。

〔疏〕總結已前,欺其美盛。如是之人,可謂深玄之德,故同乎太初,大順天下也。

夫子問于老聘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

〔注〕若相放效,強以不可為可,不然為然,斯矯其性情也。

〔疏〕師於老聘,所以每事請答。汎論無的,故曰有人。布行政化,使人倣效,以己而制物,物失其性,故己之可者,物或不可,己之然者,物或不然,物之可然,於己亦爾也。

辨者有言曰,離堅白若縣寓。

〔注〕言其高顯易見。

〔疏〕堅白,公孫龍守白論也。孔穿之徒,堅執此論,當時獨步,天下無敵。今辨者云:我能離析堅白之論,不以為辮,雄辮分明,如懸日月於區宇。故郭注云言其高顯易見也。

若是則可謂聖人乎?

〔疏〕結前問意。如是之人,得為聖否。

老聘曰:是胥易技係勞形休心者也。

〔疏〕胥,相也。言以是非更相易奪,用此技藝係縛其身,所以痕勞形體,休惕心慮也。此答前問意。技,有本或作枝字者,言是非易奪,枝分葉派也。

執狸之狗成思,暖狙之便自山林來。

〔注〕言此皆失其常然也。

〔疏〕緩狙,孺猴也。執捉狐狸之狗,多遭傑頸而獵,既不自在,故成愁思。狠猴本居山林,逶迤故曠,為挑攫便捷,故失其常處。狸,有本作貓者,竹鼠也。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眾,

〔注〕首趾,猶始終也。無心無耳,言其自化。

〔疏〕若,而,皆汝也,首趾,終始也。理絕言辮,故不能聞言也。又不可以心慮知,耳根聽,故言無心無耳也。凡有機無情,皆日終始,故言眾也。咸不能以言說,悉不可以心知,汝何多設狠狙之能,高張懸寓之辨,今物效己,豈非過乎。

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

〔注〕言有形者善變,不能與無形無狀者並存也。故善治道者,不以故自持也,將順日新之化而已。

〔疏〕有形者,身也;無形者,心也。汝言心與身悉皆有存,我以理觀照,盡見是空也。

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

〔注〕此言動止死生,盛衰廢興,未始有怛,皆自然而然,非其所用而然,故放之而自得也。

〔疏〕時在動靜,物有死生,事有興廢,此六者,自然之理,不知所以然也。豈關人情思慮,倣效能政哉。但任而順之#17物之自當也。

有治在人,

〔注〕不在乎主自用。

〔疏〕人各有率性而動,天機自張,非猶主教。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

〔注〕天物皆忘,非獨忘己,復何所#18有哉?

〔疏〕豈唯物務是空,抑亦天理非有。惟事與理,二種皆忘,故能造乎非有非無之至也。

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注〕人之所不能忘者,己也,己猶忘之,又奚識哉。斯乃不識不知而冥於自然。

〔疏〕入,會也。且天下難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則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故能冥會自然之道也。

蔣問翹見季徹曰:魯君謂范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請嘗薦之。

〔疏〕薦,獻也。蔣問及季,姓也。勉,徹,名也。此二賢未知何許人也,未詳所據。魯君,魯侯也,伯禽之後,未知的是何公。魯公見翹,請受治國之衍,雖復辭不得免君之命,遂告魯君為政之道。當時率師#19,恐不折中,敢陳#20所告,試默吾賢。鈴不合宜,幸希緘艾。

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

〔疏〕輯,音集#21。阿,曲也。孰,誰也。輯,和也。夫為政之道,先須躬服恭敬,儉素清約,然後拔擢公平忠節之人,銓衡質直無私之士,默可替否,共治百姓,則蕃境無虞,域中清謐,民歌擊壤,誰敢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