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季徹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猶螳娘之怒臂以當車軼,則必不勝任矣。

〔注〕鈴服恭儉,非志儉而儉也;技出公忠,非忘忠而忠也。故雖無阿私,而不足以勝矯詐之任也。

〔疏〕局局,晚身而笑也,夫叉能恭檢,技出公忠,此皆偽情,非忘淡者也。故以此言為面南之德,何異乎螳娘怒臂以敵車轍,用小擬大,故不能任也。

且若是,則其自為處危,其觀臺

〔注〕此皆自處高顯,若臺觀之可睹也。

〔疏〕夫公儉公忠,非能忘淡,適自顯耀以炫眾。人既高危,叉遭車敗,猶如臺觀峻聳,處置危縣,雖復行李觀見,而崩毀非久。

多物將往,

〔注〕將使物不止於本性之分,而矯

趺自多以附之。

〔疏〕觀臺高迥,人競觀之,立行自多,物爭歸奏。

投邊者眾。

〔注〕亢足投進,不安其本步也。

〔疏〕顯耀動物,物不安分,故舉足投進,企踵者多也。

蔣聞翹親親然驚曰:翹也沱若於夫子之所言矣。

〔疏〕親親,驚貌也。忙,無所見也。乍聞高議,率爾驚悚,思量不悟,所以忙然矣。

雖然,願先生之言其風也。

〔疏〕風,教也。我前所陳,深為乖理,所願一言,庶為法教也。

季徹曰:大聖之治天下也,搖蕩民心,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為,而民不知其所由然。

〔注〕大志各有趣,不可相效也。故因其自搖而搖之,則雖搖而非為也;因其自蕩而蕩之,則雖蕩而非動也。故其賊心自滅,獨志自進,教成俗易,汎#22然無逃,履#23性自為而不知所由,皆云我自然矣。舉,皆也。

〔疏〕夫聖治天下,大順韋生,乘其自搖而作法,因其自蕩而成教,是以教成而逵不顯,俗易而物不知,皆除滅其賊害之心,而進脩獨化之志。不動於物,故若性之自為;率性而動,故不知其所由然也。舉,皆也。

若然者,豈兄堯舜之教民,淇津然弟之哉?

〔注〕淇津,甚貴之謂也。不肯多謝堯舜而推之為兄也。

〔疏〕淇津,甚貴之謂也。若前方法,以教蒼生,則治各淳古,物皆得性,詛須獨貴堯舜而推之為兄邪。此意揖讓之風,不謝唐虞矣。

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注〕居者,不逐於外也,心不居則德不同也。

〔疏〕居,安定之謂也。夫心馳分外,則觸物參差;虛夷靜定,則萬境唯一。境境之異同,在心之靜亂耳。是以欲將堯舜同德者,鈴須是居其心也。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疏〕水南曰陰,種蔬曰圃,坪中日畦。隧,地道也。猾攪,用力貌也。丈人,長者之稱也。子貢南進荊楚之地,途經漢水之陰,遂與丈人更相伉答。其抑揚詞調,具在文中。莊子因記#24二賢以明稱混沌。

子貢曰:有#25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疏〕械,機器也。子貢既見丈人力多而功少,是以教其械器,庶力少功多。輒進愚誠,未知欲否?

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

〔疏〕奈何,猶如何,謂其方法也。日: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秩湯,其名為#26摔。

〔疏〕機,關也。提挈其水,灌其若抽,歌論數疾,似泱湯之騰沸,前輕後重,即今所用桔桿也。

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注〕夫用時之所用者,乃純備也。斯人欲脩純備,而抱一守古,失其曾也。

〔疏〕夫有機關之器者,鈴有機動之務;有機動之務者,鈴有機變之心。而機變存乎胸府,則純粹素白不圓備矣。純粹素白不圓備,則精神縣境,生滅不定。不定者,至道不載也,是以羞而不為。此來未體真脩,故抱一守白者也。

子貢瞞然惹,俯而不對。

〔疏〕瞞,羞作之貌也。既失所言,故不知何答也。

有間,為圃者曰:子奚為者邪?

〔注〕有問,俄頃也。奚,何也。問子貢汝是誰門徒?作何學業?

曰:孔丘之徒也。

〔疏〕答,宣尼之弟子也。

為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於于以蓋眾,獨弦哀歌以賣名聲於天下者乎?

〔疏〕於于,佞媚之謂也。言汝博學瞻聞,擬似聖人,餡曲佞媚,以蓋常物;獨坐弦歌,抑揚哀欺,執斯聖述,賣彼名聲,歷聘諸國,褊行天下。

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

〔注〕不志不墮,則無庶幾之道。

〔疏〕幾,近也。汝忘遺神氣,廖壤形體#27,身心既忘,而後庶近於道。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無乏吾事。

〔疏〕而,汝也。乏,闕也。夫物各自治,則天下理矣;以己理物則大亂矣。如子貢之德,未足以治身,何容應聘天下。理宜速往,無廢吾業。

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後愈。

〔疏〕卑陬,暫作之貌。頊頊,自失之貌。既被抵訶,顏色自失,行三十里,方得復常。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

〔疏〕反,復也。子貢之門人謂賜為夫子也。向見之人,脩何藝業,遂使先生一睹,容色失囗常,竟日崇朝,神氣不復?門人怪之,所以致問。

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

〔注〕謂孔子也。

不知復有夫人也。

〔疏〕昔來稟學,宇內唯夫子一人;今逢丈人,道德又更深遠,所以卑暫不能自得也。既未體乎真假,實謂賢乎仲尼也。

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

〔注〕聖人之道,即用百姓之心耳。

〔疏〕夫事以適時為可,功以能遂為成。故力少而見功多者,則是適#28稱遂之機。子貢迷昔時所聞,以為聖人之道。

今徒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沱乎淳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

〔注〕此乃聖王之道,非夫人也。子貢聞其假脩之說而服之,未知純白者之同乎世也。

〔疏〕今丈人問余,則不如此。言執持道者則德行無虧,德全者則形不虧損,形全者則精神專一。神全者則寄進人問,託生同世,雖與韋物並行,而不知所往,芒昧深遠,不可測量。故其操行淳和,道德圓備,不可以此功利機巧語其心也。斯乃聖人之道,非假修之衍。子貢未悟,妄致所談。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警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注〕此宋榮子之徒,未足以為全德。子貢之迷沒於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也。

〔疏〕警#29誕慢之容,儻是無心之貌。丈人志氣淳素,不任機巧,心懷寡欲,不務有為。縱令舉世贊譽,稱為斯#30德,知為無益,曾不顧昤;舉世非毀,聲名喪失,達其無損,都不領受,既毀譽不動,可謂全德之人。夫水性雖澄,逢風波起,我心不定,類彼波瀾,故謂之風波之民也。郭注云,此宋榮子之徒,未足以為全德。子貢之迷沒於此人,即若列子之心醉於季咸。

反於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渾沌氏之衛者也;

〔注〕以其背今向古,羞為世事,故知其非真渾沌也。

〔疏〕子貢自魯適楚,反歸於魯,以其情事,咨告孔子。夫混沌者,無分別之謂也。既背今向古,所以云不真是者也。

識其一,不知其二;

〔注〕徒識脩古抱灌之朴,而不知因時任物之易也。

〔疏〕識其一,謂古#31而不移也。不知其二,謂不能順今而適變。

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注〕夫真渾沌,都不治也,豈以其內為異而偏有所治哉。

〔疏〕抱道守素,治內也,不能隨時應變,不治外也。

夫明白入素,無為復朴,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問者,汝將固驚邪?

〔注〕此真渾沌也,故與世同波而不自失,則雖道於世俗而泯然無進,豈鈴使汝驚哉。

〔疏〕夫心智明白,會於質素之本;無為虛淡,復於淳樸之原。悟真性而抱精淳,混囂塵而遊世俗者,固當江海蒼生,林藪萬物,烏獸不駭,人豈驚哉。而言汝將固驚者,明其夠不驚也。

且渾沌氏之術,子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注〕在彼為彼,在此為此,渾沌玄同,孰識之哉?所識者常識其述耳。

〔疏〕夫渾沌無心,妙絕智慮,假令聖賢時達,亦何足識哉。明恍惚深玄,故推之於情意之表者也。

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

〔疏〕諄,淳也。苑,小風也,亦言是扶搖大風也。濱,涯;大壑,海也。諄芒苑風,皆寓言也。莊生寄此二人,明於大道,故假賓主,相值海涯。

苑風曰:子將奚之?

〔疏〕奚,何也。之,往也。借問諄芒,有何遊往。

曰:將之大壑。

〔疏〕欲往東海。

曰:奚為焉?

〔疏〕又問何所求訪。

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

〔疏〕夫大海泓宏,深遠難測,百川注之而不溢,尾問泄之而不乾。以譬至理,而其義亦然。故雖寄往滄淇,實乃游心大道也。

苑風曰: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乎?願聞聖治。

〔疏〕五行之內,唯民橫目,故謂之橫月之民。且諄芒東游,臨於大壑,觀其深遠,而為治方。苑風既察此情,因發斯問:夫子豈無意於黔首?願聞聖化之法也。

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

〔疏〕施令設官,取得宜便,技擢薦舉,不失才能。知此則天下太平,彝倫攸叔,聖治之衛,在乎玆也。

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

〔注〕皆因而任之。

〔疏〕夫所乖舛,事業多端,是以步驟殊時,澆淳異世。故治之者莫先任物,鈴須睹見其情事而察其所為,然後順物而行,則無不當也。

行言自為而天下化,

〔注〕使物為之,則不化也。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為,而不使物從己。如此,則宇內蒼生自然從化。

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

〔注〕言指指麾顧昤而民各至其性也,任其自為故。

〔疏〕撓,動也。言動手指揮,舉目顧盼,則四方欽附,萬國來朝。聖治功能,其義如是。有本作顯字者,言用顯指揮,四方皆服。此中凡有三人:一聖,二德,三神。以上聖治,

以下次列德神二。願聞德人。

〔疏〕前之聖治,以蒙敷釋;德人之義,深所願聞。

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

〔注〕率自然耳。

〔疏〕妙契道境,得無所得,故曰德人。德人凝神端拱,寂爾無思,假令應物行化,曾無謀慮。

不藏是非美惡。

〔注〕無是非於胸中而任之天下。

〔疏〕懷道抱德,物我俱忘,豈容蘊蓄是非,包藏善惡邪。

四海之內共利之之為悅,共給之之為安;

〔注〕無自私之懷也。

〔疏〕夫德人惠澤弘博,褊覃韋品,故貨利將四海共同,資給與萬民無別,是普#32天慶悅,率土安寧。

炤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疏〕夫嬰兒失母,心炤悵#33而無所依;行李迷途,神儻莽而無所據。

用斯二事,以況德人也。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

〔注〕德者,神人述也,故曰容。

〔疏〕寡欲止#34分,故財用有餘;不責滋味,故飲食取足;性命無求,故不知所從來也。總結前義,故云德人之容。

願聞神人。

〔注〕願聞所以述也。

〔疏〕德者,神人之逵耳,願聞所以述也。

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

〔注〕乘光者乃無光。

〔疏〕乘,用也。光,智也。上品神人,用智照物,雖復光如日月,即照而亡,寨體黜聰,心形俱遣,是故與形滅亡者也。

此謂照曠。

〔注〕無我而任物,空虛無所懷者,非閣塞也。

〔疏〕智周萬物,明逾三景,無幽不燭,豈非曠遠。

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

〔注〕情盡命至,天地樂矣。事不妨樂,斯無事矣。

〔疏〕窮性命之致,盡生化之情,故寄天地之問而未嘗不逍遙快樂。既達物我虛幻,是以萬事銷亡。

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

〔注〕情復而混冥無進也。

〔疏〕夫忘照而照,照與三景高明;忘生而生,生將二儀並樂。故能觀萬物之還原,睹四生之復命,是以混沌無分而冥同一道也。

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於武王之師。

〔疏〕門與赤張,姓也。無鬼,滿稽,名也。二千五百人為師,師,眾也。武王伐紂,兵渡孟津,是時則二人共觀。

赤張滿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罹此患也。

〔疏〕罹,遭也。虞舜以揖讓御時,武王以干戈濟世。而揖讓干戈,優劣縣隔。以斯商度,互有不及之言。而兵者不祥之器,故遭殘殺之禍也。

門無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亂而後治之與?

〔注〕言二聖俱以亂故治之,則揖讓之與用師,直是時異耳,未有勝負於其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