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术概述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意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渐积累、提炼、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等功能,不仅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第一节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武术历代发展概况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原始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以粗陋的原始木石工具为武器进行狩猎、捕鱼、采集果实,并从中学会了徒手和使用石器、木棒等打击猛兽的方法。这些基于本能的原始技能,虽然是低级的,但它却是武术技术与格斗的萌芽。

到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使用武力成为掠夺财富和扩张土地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人们把战争中使用比较成功的搏击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反复模仿练习,并传给下一代。战争促进了格斗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商周时期由于作战的需要,人们将一些有效的搏击方法编成武舞作为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习舞干戈列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后来武舞逐渐开始分化,但它的动作组合却是形成武术套路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练兵习武活动在军队和民间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提倡“拳勇”、“技击”,特别是“相搏”与“斗剑”发展较快,涌现出不少武艺高超的武术家,他们在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

秦、汉、三国时期,武术不仅应用于军事训练,而且逐步向竞技方向发展。当时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竞技项目。同时也出现了剑舞、刀舞等近似套路运动的舞练形式项目,攻防格斗技术和适应表演需要的套路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套路技术不仅有单练,也有多种形式的对练,而且还模仿和吸取了动物的动作特点,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法创编了“五禽戏”等拳种,使武术朝着表演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流派。

两晋南北朝时代,武术在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

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度,用考试的方法选拔武勇人才,极大的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的民间练武活动广泛开展,如“相扑社”、“角抵社”、“英略社”等。手搏、相扑盛行,出现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古称“打擂台”。套路结构渐趋完整,形式多样,不仅有单练,还有对练和集体演练等。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的昌盛时期,各种流派林立,内容丰富,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代史载的拳械有32式、六步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少林棍、杨家枪、峨嵋枪、单刀、双刀等多种拳械。而且各派拳术均有徒手和器械的练习内容。器械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和双兵器等。人们把练武的主要内容统称为“十八般武艺”。一批以戚继光为代表的武术家在较为系统总结前辈武术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武术的健身强体功效。使武术除了具有保家卫国、防身自卫的军事目的之外,还兼有锻炼体魄、修身养性、观赏娱乐等各种社会功能。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初步形成为体育运动项目。清代时期,拳、械继续繁衍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等。明清时代,又是武术家著书立说的鼎盛时期,武术理论不断丰富。此时,大量的武术著作问世,主要有《纪效新书》、《太极拳谱》、《拳经、拳法备要》等。

近代以后,由于武术具有健身、防身、自卫的功效,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逐步成为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和体育会等武术组织。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相继又成立了“中华武士会”和“致柔拳社”等,这对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923年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德国柏林,在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受到了热烈欢迎。

二、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和关怀武术工作,使武术成为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蓬勃的发展。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并设置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的挖掘、继承和推广工作。1953年11月,在天津第一次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甲、乙组和初级的拳、刀、剑、枪、棍等一批拳术、器械套路和书籍,对武术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自1981年以来,我国先后创办了多种武术专业刊物,如《武林》、《中华武术》等。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丰富了武术竞赛内容,也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武术的开展。在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馆、武术社、业余体校、武术班、辅导站等,形成了广泛的群众武术活动网。随着人们健康、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全国参加武术运动,以武术作为健身主要手段的人们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经过武术专家的精心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于1998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

武术作为中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关心和重视。1961年,国家体委组织编写了第一部全国体育学院本科《武术》教科书。同年出版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武术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武术被列为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并新编增加了武术教学内容和时数。近些年来,许多高校不仅将武术作为必修课,而且作为选项课和选修课成了高校主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一些大专院校还组织成立了武术协会和武术队。体育院校和师范学院体育系设置了武术系或武术专业,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等武术专门人才。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了武术硕士学位。1986年国家批准成立了中国武术研究院。国家教委从1994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术发展,促进武术科学化,我国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武术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武术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武术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1960年,中国武术队第一次出访捷克斯洛伐克。随后国家和地方曾多次派武术团、队出国进行表演访问,还派武术专家和教练员赴国外讲学和传授技艺,扩大了武术的国际影响。同时每年来我国学习、交流的武术爱好者和国际友人也日益增多,使武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联筹委会。198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2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1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已先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成功的举行了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目前,国际武联已拥有来自五大洲的87个会员国,而且该组织已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中华武术不仅成为人民大众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而且已经走进了亚运会的殿堂。1994年第12届亚运会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15个。1994年10月国际武联被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会员。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武术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18个。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通过了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使走向世界的中国武术有了进入奥运会的良好契机。2001年12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将武术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武术进入奥运会必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为奥林匹克运动和世界人民做出贡献。

第二节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一、套路运动

武术的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

(一)拳术

拳术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很多,包括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以及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臂拳、翻子拳、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等。

1. 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

是一种具有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的拳术。而且查拳、华拳等各拳种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格。

2. 太极拳

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沉稳的拳术。动作圆活,均匀连贯,处处带有弧形,运劲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前后贯串。而各式太极拳还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不同的特点。

3. 南 拳

是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的拳种。拳种和流派较多,但各门派均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一般的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

4. 形意拳

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收了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鹰、熊等12种动物的动作形象组成的拳术。特点是动作简练,发力沉着,手攫足踏,朴实刚脆。

5. 八卦掌

是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扳、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特点是沿圈走转,身灵步活,随走随变,势势相连。

6. 通臂拳

是以摔、拍、穿、劈、攒5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八法的运用组成的拳术。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回来仍是掌;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

7. 翻子拳

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拳法脆快的拳术。其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上下翻转。

8. 少林拳

包括大红拳、小红拳、炮拳、梅花拳、罗汉拳等。特点是直来直往,架势小而紧凑,动作刚健有力,灵活多变,发声收势。

9. 地躺拳

是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较高。

10. 象形拳

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和人的生活形象所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醉拳等。象形拳强调象形取意,不能一味追求模拟,要体现武术的攻防特点。

(二)器械

器械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4种。目前最常用的器械是刀、剑、枪、棍。

(三)对练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编排的动作程序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四)集体项目

集体项目是6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形式。练习时可以变换不同队形,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二、格斗运动

武术的格斗运动,是在一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规则,运用某些攻防技击方法,两人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目前开展的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一)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来制胜对方的格斗运动项目。

(二)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扌列、肘、靠技击方法,按照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要求,制胜对方的运动项目。

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不同于其它运动项目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组成的拳术和器械的套路运动,以及散打运动等,都充分体现了武术攻防技击这一核心特点。

(二)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武术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的是意识、气息、精神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合一指的是内与外要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如太极拳练习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武术套路演练时,特别强调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从而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整体统一观。

(三)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拳种和器械其练习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人们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练习。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械也可因陋就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大众健身的极好项目。

二、武术的作用

(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武术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强调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的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等动作,几乎使人体各部位都参与运动,经常练习不仅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韧带、关节的伸展性,而且能增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人的体能。尤其是太极拳运动,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练习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自卫防身

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学会一些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若长期坚持系统的练习,还能够增长功力,抗击摔打,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克敌制胜,具备良好的防身自卫能力。

(三)磨炼意志,修身养性

武术练习历来提倡“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激励习武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武术技艺,而且能培养人们的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秀传统。通过习武崇德的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表演和比赛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论是技术动作造型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竞赛对抗格斗中所表现出的精湛攻防技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人们在练武时,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扩大了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各种体育竞技、教学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武术将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武术?

2. 简述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3. 试述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4. 试述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5. 谈谈你对武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