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彤东
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
郭峻赫教授邀请我为他的中文新著《西方政治哲学导论》写序言,让我感到一点惶恐。为别人的书写序,应该是德高望重的人的专职。虽然现在也算年过半百,但我一直没觉得自己已经那么老了。实际上,与郭教授比起来,我应该还算学弟。他本科和硕士毕业(高丽大学政治学系1991年和1993年)都比我早,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也比我在波士顿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早。
不过,虽然我们博士念的专业和学校都不一样,但我和郭教授之间确实有比较深远的渊源。他在芝加哥大学师从塔科夫(Nathan Tarcov),而塔科夫教授是美国施特劳斯派(Straussians)中的一位著名学者。我在波士顿大学求学的时候,对我最有影响的一位老师是施特劳斯(Leo Strauss)的学生罗森(Stanley Rosen)。在郭教授加入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以后,从他主编的劳特里奇(Routledge)丛书,到他组织的会议与讲座,我们有过很多线下和线上的接触。但是,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他并不像一个标准的施派。在美国的很多施派,从关心的话题到处理问题的方式,再到会与什么样的学者交流,有一套行规与切口。中国很多东施效颦的施派,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郭教授跟我说,在芝加哥大学,除了与他的导师以及施派著名学者克罗普西(Joseph Cropsey)的交流学习,对他有影响的,还有与施派有一定距离的里拉(Mark Lilla),按施派行规需要不敬且要远之的纳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美国著名宪法学者桑斯坦(Cass Sunstein),属于分析哲学传统的自由主义哲学家拉莫尔(Charles Larmore),等等。在他毕业以后,对他有很大影响的是著名政治哲学家、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的当代辩护者派提特(Philip Pettit)。既有其根基又不僵化于门派,这使得与郭教授的交流和读他的作品,会有真正的收获。而不是像某些施派人物(或任何宗派的党徒)的东西,不用看,你也知道他会说什么。
在这部书里面,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郭教授的这种基于反思的开放态度。比如,施派学者更喜欢从文本本身出发,揭示微言大义或者隐秘的教诲(esoteric teachings)。在思想史领域里与施派唱对台戏的剑桥学派(the Cambridge School),更关注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在这部书的导论中,郭教授就明确指出,他的方法论是文本与语境的结合,既拒绝“文本之外别无他物”的立场——这里他引用的是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说法,也拒绝将哲学家的思想还原为时代与社会环境。在谈及某一重要和有争议的具体观点,他也会给出立场不同的解释以及相关文献,而不是向读者灌输某一流派的解释。
但如此全面和深入的视角,会使对每位思想家的介绍都足以写成一部独立的著作。并且,这样的学术著作,往往会很艰深,很难读。因为自己各种俗事缠身,所以我本来想草草看上一眼书稿,完成这篇序言。但是我一开始读它,就一页页读了下去,停不下来。虽然还有一点点翻译体的味道,但是全书的文字都很流畅,讨论也环环相扣。译者和著者明显花了功夫,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中文版本的文献作为参考。这样一部导论,对某一思想家的讨论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但是郭教授抓住了一些重要的话题,并且屡有点睛之笔。虽然是深入浅出之作,但是对我这种专门的研究者,这些评点读起来也经常会有启发。除了正文中引用的文献,郭教授在每章结尾也给了参考文献与阅读建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指出了方向。
介绍的全面,也要求作者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中,选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家。郭教授本来选了45位思想家,并有以不同主题(themes)为核心的独立的10章。但因为出版篇幅限制,这本书只保留了25位思想家。作为读者,我们只能说很遗憾。不过,有趣的是,经过这样的挑选与删减,剩下的25位思想家里面,有一些我们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尤其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甚至都不会被提到的人物,比如诗人索福克勒斯与“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而不是差不多同时代的政治家伯里克利(Pericles)以及晚一些的迪莫西尼(Demosthenes)。另外,最终选择的思想家里,颇有一些我们一般会归为宗教思想家或者神学家的人,比如奥古斯丁(Augustine)、阿奎那(Thomas Aquinas)与路德(Martin Luther)。但如果阅读这些章节,我们会看到郭教授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这些不很寻常的选择,以及他的解释,会给哪怕是对西方政治思想史有所了解的人,也带来一种阅读与思考的新鲜感。
总之,完成这部著作了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在作者自己读了很多原著和二手文献的基础上,他精选了25位思想家,找到了能抓住读者的视角,深入浅出而又全面地将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思想,展现给了读者。著者知识的渊博是不经意地流露的,而不是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的,或者用自己的话就可以说的,非要去掉书袋,引经据典,努力显示出自己的渊博。而著者在渊博的知识之上深刻或者独特的思考,不但可以为初学者引路,也可以为已经有所学的读者提供有趣和有益的视角。这里,不是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而是作为一个与郭峻赫教授心有戚戚的同道,我衷心地推荐这部导论给它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