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充当上帝——英美科幻小说中的生命设计及其伦理困惑

生命,曾是所有难解之谜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正在被逐渐破解。美国德帕夫大学英语和世界文学教授小伊斯特瓦·希克斯勒-罗尼曾在《后人类的崇高》(The Posthuman Sublime)一文中说道:“自然进化让位于对遗传物质本身的技术改造,自然形式的生态学逐渐成了一种人类可能只有狭小空间的技术生态学的子集,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长久以来的假设。”[1]如今,这些科幻小说中的假设却正在逐渐具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19世纪物理学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元素)使人们不断惊异于对客观世界中的宏大宇宙和微观物质世界的发现,20世纪则带来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大发展。德国哲学家库尔特·拜尔茨(Kurt Bayertz)在其专著《基因伦理学》中认为,现代生物科学不仅使得我们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强,而且也使得人类控制自身的能力飞速发展。在某些观察家看来,人类即将进入“生物时代”,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类将有可能实现对自身组织的完全控制。[2]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前所未有地使人类拥有了可以设计生命的能力,使得这一领域的科学家扮演了“充当上帝”的角色。这些科技发展都为科幻小说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曾经总结过经常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主题,其中仿生学、基因工程、对进化的控制、永生、克隆等都与人类利用科技修改生命有关。[3]研究、创造或修改生命,无疑是科幻小说作家最钟爱的主题之一,英美科幻小说中也大量存在着这类题材。鉴于这类题材的科幻小说将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会被从不同的主题和角度在后文予以论述,因此不在这里进行罗列,仅在每节论述具体问题时提及相关英美科幻小说。这些对生命的介入,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神经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其干预结果自然都是好与坏、福与祸相伴,涉及大量的伦理问题。在本章中,我们就将探究英美科幻小说中涉及的一些生命设计及其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