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西相王村卷:非贫困村的多维贫困及治理
- 牛建林
- 1445字
- 2025-04-07 18:28:40
前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0倍。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民生状况并不会因经济总量的增加而自行改善。现阶段,我国仍有数以千万计的居民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社会成员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尚未真正实现。社会经济领域分配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区、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贫富分化现象。大量事实表明,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仅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而且在根本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及时了解和把握扶贫攻坚阶段全国贫困地区的脱贫进展及其可能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于2016年启动。作为该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本项目组在利用文献与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选取了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方山县西相王村作为案例村开展调查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项目组多次进入案例村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这些调研活动主要包括:1)针对村委会的问卷调查和对村干部的访谈;2)收集村庄居民完整的户主名册,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家庭户和非贫困家庭户进行分层随机抽样;3)对抽中的家庭户样本进行问卷调查;4)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调查数据深度分析的需要,2017年8月组织对部分贫困户进行回访,在跟踪了解前期调查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对村庄中未抽中的部分典型贫困户开展深入访谈;5)2017年底,项目组再次对案例村的扶贫进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
在案例村开展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的同时,项目组也对其所属县的扶贫情况开展了多次调研。具体包括对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主要了解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以及劳务培训和输出等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对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主要了解该县科教文卫领域“对口帮扶”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贫困户学生的扶助计划和政策执行情况。这些访谈为系统了解当地贫困发生的背景与环境、贫困特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主要的扶贫资源和脱贫机会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也为深入分析案例村的贫困问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除县级层次的扶贫工作情况外,项目组还走访并收集了案例村附近多个村庄的贫困发生情况及其扶贫工作特征与进展,为深入理解案例村的贫困问题及扶贫工作进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概括起来,本项目在调查研究中收集和利用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在深入剖析案例村的贫困问题和扶贫工作特征的同时,拓展分析视野、建立对比研究的框架,为深入理解和拓展研究发现的现实意义提供了可能。项目报告的组织结构大致如下:首先使用全国县级统计资料,对比分析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与非贫困县在自然、地理、人口等方面的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样本县和案例村的相关扶贫情况,深入考察当地贫困发生的特殊背景及具体贫困问题。分析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主要扶贫政策与举措,重点剖析具有典型特征的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进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针对现存的贫困问题以及扶贫工作的挑战,探讨了可能的扶贫策略和政策建议。本项目的研究发现在展示案例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成就和现实挑战的同时,有望为具有类似贫困特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推动脱贫攻坚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