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泰岳(修改)

张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张关保,先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无名的辽远英雄。

出生时的家庭也只是一个寒促的家庭,不过在张居正到来后,家里的环境也变得富裕了一些。

他五岁入学读书,十岁通六经大义,在荆州府便有了神童的声名。

接下来就是一个年少成名的故事,虽然偶有波折,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顺利的。

二十三岁的张居正,已经通关了科举,进入了国家储备人才的翰林院,这样的读书才华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天才来形容。

若是清平盛世,张居正定会更早的大放溢彩。

但是此时已经是嘉靖二十六年,“英明”的嘉靖帝厌倦了上进的生活,开始对朝政丧失兴趣,转而专心修道求长生。

嘉靖二十六年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当时张居正刚刚步入朝廷,还未对局势有清楚认知,

但是转眼到了嘉靖二十七年,夏言便倒台,从此严嵩彻底开始了把持朝政二十年首辅之路。

待到嘉靖二十八年的时候,张居正已经看清了朝堂的形势,写了一份《论时政疏》。

在嘉靖一朝,除了例行章疏以外,居正上疏也只有这一次。

这篇奏疏不仅清晰的讲出了嘉靖朝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这份谏言难得的既没有得罪嘉靖帝,也没有得罪严嵩。

这其中的政治成分就高了起来,毕竟杨继盛和海瑞嘉靖一朝做这件事情下场一个是弃市,一个是下狱。

更何况此时张居正才25岁,少年意气风发的年纪,已有了审时度势惜身之念,这是极难得的。

接下来快进到嘉靖三十四年九月,俺答犯大同、宣府,十二日后,进犯怀来,北京戒严,这首诗大致指此。

国家已经乱到这个地步了:嘉靖帝却在那里斋戒祷告,祈求长生;首辅严嵩在那里继续“货财上流”;

次辅徐阶只是束手无策,把整个的心力,精治青词,逢迎帝心。

张居正对朝廷失望至极,告假三年,也是这三年时间,让张居正清楚的看清了民间的疾苦,百姓农民的土地是如何被大户强占的,县官是如何增加苛捐杂税。

三年后,张居正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割股行》。

便毅然决然的重归朝廷,后来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了,张居正牺牲朋友,遗弃老师,乃至阿附内监;

只要能够维持政权的存在,他都做得,父亲死了,不奔丧,不丁忧,不守制,不顾一切人的唾骂。

因为张居正已经上了一条下不来的船,他只能全力完成一条鞭法的改革,

他知道,这件改革的事情只有自己能完成,他顶不住,或者中途歇下,固有利益者便会废掉他一生的心血,自己也会落入万丈深渊。

三年又三年,改革终于取得了结果,张居正自己也老了,他有些累了,也想享受一些生活。

他这一生几乎满足了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一生。

少年神童,青年高中科举,晚年登临权力巅峰,为王师,一条鞭法是他一生的政绩。

张居正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是完美无瑕的,也不能算作从未做过错事,但功怎样都是大于过的。

他享受享受,百姓不会有什么意见,别说8人抬轿子,就算32人抬轿子,那些拿回自己田的百姓也不会有意见……

“张大人,皇上叫您进去。”

张居正的回忆被打断,看了眼前叫自己的冯保,没有多说话,低头行礼,然后跟着冯保走进入那间殿宇。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

祁景:“免礼吧,你是个能做实事的人,今日叫你来,想听你说一说白日之谈。”

张居正:“回皇上,能否给臣安排一个户部的差事。”

祁景摇摇头:“这件事你要自己想办法,朕若刻意安排,反而会影响你,锦衣卫跟朕说,商辂那边已经有人跟你接触,你不必抵触,朕信的过你。”

户部朕插不进去,但朕不能这么说,你身边早有锦衣卫盯着,所以朕放心。

张居正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臣明白,臣想请问皇上要一个怎样的朝廷。”

不亏是有能力的人,这口气到是真不小,朕问你什么计划,你先问朕要什么样的目标。

祁景没有跟着张居正的思路走,开口说:“自古革故鼎新要想取得长久成绩,有四件要事,在大明朝你不是第一个能做革新之臣,但唯你成就最大,你可知这四件事为何?”

张居正:“臣以为,朝中要有了解旧制之积弊之臣,有廉洁自守不为己私之臣,有善驭下之臣……”

祁景摇摇头打断张居正:“你只说对了一部分,所以你的革新在当时做的很成功,后边还是被推翻。”

张居正微微一怔,他刚刚的回答其实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他知道皇上这么问,那么心中一定有答案,那么自己只需抛砖引玉,今夜是祁景问策于他,又何尝不是自己测天子之心。

只是听到自己的政策没有长久,还是心中落寞,沉默一下然后开口:“请皇上赐教。”

“自古革新,首要有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二,要有从事革新活动的核心力量;

三,君臣必须能够依据变化了的情况改革旧制之积弊;

四,革新者必须意志坚定,不畏人言,革新诸臣合力而不党附,廉洁自守,光明正大。

张居正心思如电,祁景一说便已经明了,此刻也不再怀疑祁景说的自己的革新不能长久。

万历革新是他带着小皇帝压着百官革新,皇帝在自己死后都要把自己尸体挖出来羞辱,又怎么会尊崇自己的政策。

这里边的第一条万历革新实际上并不算具备,第二条理解起来则很简单,权和人。

第三也很简单,革新不是一步就能成功的,要根据现有的状况随机变化,跃进是不可取的。

第四条则尤为难办,一是这样的人少,二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任何地方,只要人多就会形成群体,合力而不党附,这是极难实现的。

但也是祁景这番话给了张居正信心,眼前这位天子,且不论神通造化,见识卓绝已为史书少见。

皇上有大智,有大愿,自己有才能,人间幸事,百姓幸事。

-----

本章内关于张居正的资料,引用自《张居正大传》作者朱东润。

这章改了,是因为有人说这章全是人物介绍,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