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顾临安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那些在江南受苦的百姓终于有了一丝希望。
然而,顾盼得知此事后,却心生嫉妒与怨恨。她觉得顾临安此举是在故意出风头,抢了她的风头,让她在父皇和母妃面前失了颜面。于是,顾盼开始在宫中散布谣言,说顾临安之。
所以如此关心江南灾情,是因为她与江南的某位反贼有勾结,意图扰乱朝纲。
这些谣言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大怒,立刻下令将顾临安软禁在百花园中,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顾临安得知自己被软禁的消息后,心中十分委屈和无奈,但她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没有丝毫后悔。
贵妃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深知顾临安的为人,知道她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于是,贵妃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前往皇帝的寝宫为顾临安求情。
“陛下,临安这孩子心地善良,她关心百姓疾苦,完全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怎么可能与反贼勾结呢?这其中一定是有误会,还望陛下明察。”贵妃声泪俱下。
皇帝看着贵妃憔悴的面容,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事关重大,他不得不谨慎处理。“爱妃,朕也希望这是一场误会,但此事关乎朝廷安危,朕不能轻易放过。待朕调查清楚,若临安真的是被冤枉的,朕自然会还她清白。”
在软禁的日子里,顾临安并没有消沉下去。她静下心来,思考着如何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同时也在谋划着如何进一步帮助江南的百姓。
喜儿也在一旁安慰着顾临安:“公主,您别担心,皇上一定会查明真相的。您做的都是好事,老天爷一定会保佑您的。”
顾临安微微一笑:“喜儿,我不怕。我相信父皇会还我一个公道的。只是这江南的百姓还在受苦,我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于是,顾临安开始暗中写信给自己在宫外的亲信,让他们收集更多关于江南灾情和贪官污吏的证据,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自己和那些受苦的百姓。
而此时的宫廷之中,因为顾临安的事情,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发展,有的想趁机打压顾临安一派,有的则在等待着看皇帝的决策。
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帝派出的调查组在江南逐渐深入调查,发现了更多触目惊心的真相:不仅赈灾款项被大肆挪用,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还与当地豪绅勾结,强占百姓土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愈发严重。
随着证据逐渐浮出水面,那些曾污蔑顾临安的谣言也不攻自破。皇帝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百花园解禁顾临安,并对她的善良和正直表示赞赏:“朕的女儿有如此胸怀,是朕之福,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顾临安却并未居功自傲,她趁机向父皇进言:“父皇,儿臣以为当务之急不仅是严惩贪官,更应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儿臣恳请父皇恩准,拨出专款用于帮助受灾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皇帝一一应允,并让顾临安参与到部分救灾事宜的监督中。
顾盼见形势急转直下,心中慌乱不已,生怕顾临安借机报复。然而,顾临安却展现出了大度的一面,她找到顾盼,诚恳地说:“姐姐,你我同为皇家女儿,当以天下苍生为念,过往之事,妹妹不会放在心上,只愿今后我们能携手为父皇分忧,为百姓谋福。”
顾盼听后,满脸羞愧,从此姐妹二人关系缓和,共同为宫廷中的事务出谋划策。
在顾临安的监督下,江南的赈灾和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粮食和物资顺利发放到每一位受灾百姓手中,倒塌的房屋得以重建,荒废的农田重新种上了庄稼。
百姓们对朝廷感恩戴德,传颂着皇帝的英明和长宁公主的仁德。
顾临安并未满足于江南一地的成果,她开始将目光投向全国的民生福祉。她组织了一批贤能之士,深入各地调研,收集民间的需求与疾苦,并将这些情况整理成册,呈递给皇帝。
皇帝对顾临安的用心颇为赞赏,时常与她商讨治国安邦之策。顾临安借机提出改革税制的想法,建议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增加对商业的合理征税,以充实国库。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部分地区试行新税制。
在试行过程中,顾临安亲自前往各地监督,确保政策的公平与有效实施。她还关注到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于是设立了“助学基金”,鼓励有学识的人前往偏远地区任教,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随着“助学基金”的设立,越来越多的偏远地区孩子走进了学堂,知识的火种在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渐渐燃起。顾临安的善举不仅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也在朝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旧有贵族和部分保守势力因新税制触及了他们的利益,开始联合起来抵制顾临安的改革措施。他们在朝堂上公然反对,甚至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和民众对新政策产生质疑。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阻力,顾临安没有退缩。她一方面在朝堂上与反对派据理力争,用详实的数据和切实的民情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益处;另一方面,她深入民间,亲自向百姓解释新税制的公平与长远意义,化解他们的误解和担忧。
皇帝看到了顾临安的坚持和智慧,也更加坚定了支持她改革的决心。他下旨对反对派进行了适度的打压,确保改革能够继续推进。在顾临安的不懈努力下,新税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开来,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民的生活也日益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