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定居内地的胡人越来越多,与当地汉人生活交流日渐密切,利益交织开始频繁。冲突尖锐度、频繁度,呈指数级增加。
而此时正处于西晋时期,这个司马氏领导的王朝,内部官员腐化、兄弟阋墙、宫闱混乱;外交上进退失据,民族政策连续失当,结果就是民族关系一发不可收拾。
移居在汉地的胡人倍感欺压,当时的胡人对汉人的心理状态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即:怨毒之气,毒于骨髓。
这些错误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仇恨的种子埋在胡人贵族的心中;虐待胡人中下层百姓;在气候剧变的当时,昏招迭出。
一是将胡人中的贵族当编户管理——即给他们称号,但没有相应的税收权、管理权、更没有地盘。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使这些昔日的胡人贵族无余财可用,无下属调遣;另一方面体现了王朝的仁政,保全了这些人的首领。然而,这只是司马氏的一厢情愿。这些胡人贵族从生杀予夺,穷奢极欲变成了受人制约的工薪阶层,很快,他们就忘记了和平生活的不易,只记得昔日的荣光,而把现在领工资,混吃等死的日子,视为一种侮辱性的暗示,即;你们以前“牛”,但现在,什么都不是!那些甘于认命之辈尚能忍受,英姿勃发的枭雄怎会长期雌伏。
二是对胡人中的普通人,都以奴婢视之。这些人干着最累的活,却没有基本的政治地位,生活待遇连最底层的汉人都不如,他们心中自然充满怨恨,就如即将爆发的火山,随时准备揭竿而起;
三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导致长江流域涝、黄河流域旱。此时司马氏不但抗灾救民乏力,还上演宫斗大戏——“八王之乱”。这正是天灾加人祸,很多百姓因此食不果腹,甚至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大量“流民”,看到这么多流民,西晋政府也慌了,毕竟东汉灭亡前鉴不远,他们也担心流民造反。
但此时的执政者,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脱离基层太久自以为是,不但没有疏导分化流民,还采取暴力手段强迫流民返乡。但凡家乡好,谁又愿背井离乡啊。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的节奏啊。
当时全国的人口只不过1千多万,巅峰时期流民中的胡人人数就超过了200万人,占到了流民中的90%,可以说汉地的“胡人”大都变成了流民。
这样,社会动乱的条件都具备了:落魄的贵族们有思想、有野心、有头衔,解决了为什么要乱,如何乱、为谁乱的问题;普通百姓,有数量、有力量,解决了依靠谁乱的问题;最后大量的流民解决了动乱力量的组织性问题。
400年的大动乱,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朝就此拉开序幕。汉人间的内斗变成了民族间仇杀,起事的胡人认祖归宗,纷纷向家乡父老求援,南下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