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帝

一、炎帝

前面提到的“三皇”之一的神龙氏,冒死尝百草,还教会大家种地,成为一个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也叫做神龙氏。神龙氏部落因为善于用火,所以部落的首领都有一个统称:炎帝。因此,神龙氏是这个部落的创始人,而炎帝只是一个头衔。这就好比你是神龙氏,创建了一个村落,之后的村落首领都叫村长一样。

二、黄帝

当时的神农氏在中原地带发展势头很猛,统领其他的部落。不过后来实力衰减,其他部落就不怎么听话了,开始相互干仗,慢慢出现了另外两大部落。

一个部落叫轩辕氏,首领本姓公孙,因为他生长于姬水之滨,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意思就是他生来就是个神人,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于是,很多不服炎帝的人,纷纷去跟随他。

另一个部落叫九黎,首领叫蚩尤。他原是炎帝的部下,但“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后来就出来单干了。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是一位战神。

历史是不是惊人地相似,上古时期的“三国演义”要开始了,三个部落要干仗了。

1.阪泉之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有人说黄帝为了胜利,召集来豺狼虎豹,组建了一支猛兽大军,其实是误解。“熊、罴、狼、豹、貙、虎”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甘愿称臣,发誓不再与黄帝抗衡。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确立黄帝的领导地位,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炎、黄两大部落合体,奠定了中原正统文明的基础,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

2.涿鹿之战。阪泉之战以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这一仗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话传说。比如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来干旱女神魃来阻止风雨。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

最终,黄帝战胜蚩尤,砍下了他的脑袋。至此,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归于一统。

三、颛顼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黄帝、嫘祖之孙,昌意之子即为颛顼。

颛顼聪明、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域。

共工撞山。颛顼的手下有一个分管水利的领导,叫共工,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办好水利,计划把土地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有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但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他以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共工被打败了,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于是撞倒了不周山。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说的就是他。

女娲补天。共工撞倒不周山,闯了大祸,天上的水不停地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严重。为了解救生灵,女娲决定采石补天,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

但补天就要大功告成时,五色晶石用完了,还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存在,只要还有破洞,天就随时会继续崩裂,那样的话,过去的工作就白做了。女娲决定用自己的身体,补好天上最后的大洞……天地间恢复了宁静,万物又开始生机勃勃。

四、帝喾

颛顼之后,帝位传给了侄子帝喾,也就是黄帝的曾孙。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曹植还专门写了《帝喾赞》:“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总之,他聪明能干、爱民如子,深受人民爱戴,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不过,厉害的还是他老婆羲和,给他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五、尧

帝喾死后,传位给儿子帝挚。帝挚因不善于管理国家,让位于弟弟帝尧,就是鼎鼎大名的尧。尧在位期间天下并不太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一件事,就是尧的兄弟,10个太阳,本来按部就班,一人上一天班,但10太阳爱凑热闹,非要一块上班。这下可好,大地都被烤焦了,寸草不生。尧只好找来一位射箭高手,后羿,射下了9个太阳,只留了一个。这就是“羿射九日”的故事。不过还有一个更家喻户晓的故事,嫦娥奔月。嫦娥是后羿的妻子。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一粒仙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能升天成仙,但后羿不愿离开妻子,所以他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外出之时,有一个叫逄蒙的,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药。被逼无奈之下,嫦娥吃下了仙药,飞到了月亮,居住在广寒宫。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第二件事,就是洪水。滔天洪水毁了山川,淹了田野,民不聊生。于是,尧请来了一位治水专家,鲧。但鲧治水九年,没见一点成效,于是被尧给开了。

六、舜

尧退位的时候,如果按照惯例,要从子孙里选一个继位,但他希望找一个更有才能的人来继位。于是经过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流程,尧把帝位让给了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搞家族传承制,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禅让制。

舜也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期待,在他任职期间,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尤其是他干成了前任没有干成的一件大事:治水,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更厉害的治水专家,禹,也就是鲧的儿子。

禹也算是子承父业,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爹治水是靠堵,他与他爹相反,靠疏。他带领百姓疏通水道,把洪水引入东海,解决了长期的水患。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劳心劳力,N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回家,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七、禹

舜要退位的时候,他决定效仿前任尧,把帝位禅让给了立下大功的禹。于是,尧、舜、禹三位天子,两次禅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美谈。

以上几位大神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被后世称为“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