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拜师学艺

因为儿时的经历自此以后,陈宁至对桃花岛和嘉兴就充满了无尽的怨恨,他的性格也在这怨恨中扭曲了不少。他离开了那个让他痛苦的地方,开始在江南一带流浪。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饱经风霜。眼中不再有曾经的纯真与期待,取而代之的是冷漠与疏离。(他独自走在荒僻的小道上,风吹乱了他的头发,喃喃自语道:“身世浮萍雨打沉,这世间,已无温暖可言。”)

他途经青山绿水,看过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也见识了繁华城镇中的熙熙攘攘。那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碧绿的稻田、蜿蜒的溪流,还有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都如诗如画,却无法温暖他那颗冰冷的心。

终于,他流浪至金陵。这座古老的城市六朝古都历史上流过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城墙高大而威严,街道纵横交错,热闹非凡。秦淮河畔,画舫悠悠,歌声袅袅,尽显繁华。

在这里,陈宁至偶然遇到了一个意外掉落水中的小男孩,名叫凌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他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将小男孩救了上来。(他费力地拖着小男孩游向岸边,大口喘着粗气,上岸后仍心有余悸地说道:“小家伙,以后可千万要小心!”)

小男孩凌宇满心感激,执意要将他引见给自己的母亲。陈宁至本无意跟随,但看着小男孩那真诚的眼神,心中一软,便跟着去了。

他们的住所位于金陵城的一个幽静小巷里,一座古朴的四合院,青瓦白墙,庭院中种满了花草树木。(走进院门,一阵花香扑鼻而来)

见到凌宇的母亲苏瑶时,她身着一袭青色素雅昂贵的长衫,腰间佩着一枚明教的独特徽章,眼神中透着精明与干练。(苏瑶微微欠身,说道:“多谢小公子救了小儿。”)

一番交谈后,苏瑶才逐渐了解到陈宁至悲惨的身世。(她皱起眉头,轻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竟遭受如此多的苦难。”)

陈宁至苦笑着回答:“过往种种,不提也罢。”

苏瑶目光坚定地说道:“我见你根骨奇佳,是个练武的好苗子,愿不愿意拜我为师?”

陈宁至毫不犹豫地跪地磕头:“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苏瑶连忙扶起他,说道:“孩子,从今天起,你便是我的徒弟,但有一点你要切记,不可向任何人提及我的身份,否则定会招来祸端。”

陈宁至郑重地点头:“师傅放心,徒儿明白。”

她对陈宁至关怀备至,就好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在习武上悉心教导,生活中更是无微不至。苏瑶认为江南口味的菜肴或许能温暖陈宁至受伤的心灵,于是常常下厨,为他烹饪各种美味。苏瑶的厨艺极佳(苏瑶在厨房中忙碌,灶火映红了她的脸庞,“宁至,快来尝尝这道糖醋排骨,这可是正宗的江南风味。”)

休息之时,苏瑶会带着两个孩子去郊外放风筝。(苏瑶笑着对陈宁至和凌宇说:“孩子们,看谁的风筝飞得更高!”)他们奔跑在广阔的田野上,蓝天白云下,风筝高高飞翔。周边是金黄的油菜花田,微风拂过,掀起层层花浪。

三人一起抓小鸟并且很有耐心的教他怎么抓,而且还跟他在草地上踢皮球,甚至在炎热的夏日把他们两个孩子带着去长江里游泳。(“别怕,宁至,宇儿,跟着我游。”苏瑶鼓励着有些胆怯的陈宁至)

夜晚,三人围坐在庭院中看着漫天的繁星,苏瑶会给他们讲述明教的江湖恩怨和自己的过往经历。(苏瑶目光悠远,缓缓说道:我们明教又叫摩尼教是隋唐从波斯传来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教派方腊起义梁山好汉也跟我们息息相关“明教虽势大,但也树敌众多。江湖中的门派为了争夺利益,时常与明教发生冲突。为师也曾在这纷争中历经生死,看透了许多人心的险恶。”)

陈宁至听得入神,忍不住说道:“师傅,那您为何还要身处其中?”

苏瑶叹口气:“为师身不由己,有些责任不得不扛。但你不同,你要远离这是非之地。”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苏瑶全心全意地教授陈宁至武功。每日清晨,天色微亮,苏瑶便带着陈宁至来到庭院。(苏瑶手持长剑,身姿矫健,说道:“这剑法之道,重在心与剑合,意到剑到。看好了,先这样挽个剑花,再顺势刺出。”)

陈宁至瞪大双眼,全神贯注地模仿着苏瑶的动作,却总是不得要领。

苏瑶耐心地纠正他的姿势:“手腕再用力些,步伐要稳。”

练习暗器时,苏瑶手把手地教导陈宁至如何发力、如何瞄准。(“记住,暗器讲究出其不意,速度和准头缺一不可。”)

自创掌法更是复杂多变,柔中带刚,苏瑶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直到陈宁至能勉强跟上。

陈宁至也刻苦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常常练到汗流浃背,却依然咬牙坚持,心中想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陈宁至有时会问:“师父,我能否加入明教?”

苏瑶总是厉色说道:“徒儿,莫要再提此事!为师不想你卷入这江湖的血雨腥风之中。”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三个月后,苏瑶因明教事务不得不离去。(她轻轻抚摸着陈宁至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聚散终有时,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记着为师的话,切勿卷入江湖纷争之中。愿你能平安顺遂,远离是非。”)

陈宁至眼中含泪,紧紧握住苏瑶的手说道:“师父,您的恩情徒儿此生难忘。这三个月,您不仅教我武功,更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关爱,您在我心中就如母亲一般。”

苏瑶感动不已,眼中也泛起泪花:“宁至,为师相信你定能走出自己的路。那俩母子在南京燕子矶登上了在长江的船路上一直在跟他依依不舍的招手而陈宁至含泪转过头,也不知道他们的船是向东还是向西,到底去向何方但是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我该去向何方”

陈宁至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三个月的温暖与关爱,能否抚平他内心的创伤,让他重新找回自我?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但他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