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观盐救人

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热火朝天的贡井处。

数百名盐工平日里全都聚集在附近的制盐作坊,为季汉不停采卤制盐。

井盐虽是老百姓自己开设作坊生产,却由官府独家收购并垄断经营。

因此,制盐作坊虽不算禁地,四周却仍有盐官指派的兵卒把守。

防止有人从这里偷带食盐出去,或是给重要的制盐设施搞破坏。

盐乃是国家之宝,更是季汉重要的收入来源。

季汉掌管盐政的官员叫做司盐校尉,南安县便有司盐校尉派往此地的盐尉负责监管制盐。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在季汉朝堂是数一数二的财政大员。

既掌管盐政,又兼管铁业,下设的属官典曹都尉甚至还要负责军队粮草。

当时,季汉的财权始终掌握在刘备最信任的南阳帮手里。

南阳,就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那个南阳,也是刘备屯兵时新野县所隶属的荆州南阳郡。

刘备在那里,曾挖掘笼络了魏延、陈震、傅肜、宗预等一大帮南阳人才。

入蜀后,之前流落益州的南阳人也在李严、邓芝、王连等人的带领下,纷纷出来为先帝效力。

其中,南阳人王连就是刘备任命的司盐校尉,那可是个连诸葛亮南征都敢阻拦的狠人。

而王连手下的南阳小弟吕乂、刘干后来也曾管理过盐政。

吕乂还是诸葛亮北伐时的首席军需官,曾尽心尽力为汉军督办粮草招募士兵,如今正在广汉郡担任太守。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刘瑶他们选择在作坊十丈之外远远参观制盐的整个过程。

只见作坊内,一座座牛尾灶上,成百口牢盆正冒着热气。

工匠们先将从盐井里打出来的卤水放在桶中澄清,再倒入牢盆熬煮。

牢盆,一种形似大锅,乃是专门用来煮盐的容器。

每一座灶台内都烈火熊熊,白色的蒸汽、烟气混杂在一起,使得整个制盐作坊宛如仙境一般。

这时,在远处观看的冯延挠了挠头:“殿下,我见某些灶台之内放置木柴以为燃火之用,可有些灶台无人添柴却仍能烧得很旺,这是何故?”

刘瑶笑着指了指那些没有木柴的灶台:“德长兄看到那里通着的竹筒没?”

冯延冯德长定睛一看,果然有一根竹筒不知从何处通入灶内。

专门用厚厚陶土包裹着的筒口,正往灶台内不住喷火。

“这是什么仙术?”冯延看罢大惊。

他万没想到,一根平平无奇的竹筒,竟能凭空喷出火焰。

“这不是仙术,你见到的那根竹筒乃是从火井口延伸过来的。”刘瑶继续解释。

“啊,原来是火井!”冯延在成都听说过这个词,但从未见过实物。

刘瑶让他顺着竹筒往外寻找,果然看到一个口径不大的井,上面同时插着五六根竹筒。

这些竹筒都是由长约三丈的楠竹制成,彼此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根根上百尺的管道,再各自通向制盐作坊里灶台的内部。

“火井能产出可燃烧之气,这些燃气顺着竹筒进入灶台,便能为煮盐提供火源。”刘瑶不禁佩服起古代先人们的智慧来。

火井便是盐工们在采盐挖井的过程中,偶然在某些岩层里打出的天然气井。

汉代先人们虽不了解天然气的具体化学成分,但见这种气体能够燃烧,便想出用竹筒作为输气管道来煮盐的方法。

这样就地取材用天然气做燃料,节省了大量上山伐薪的人力物力。

再顺着灶台往上望去。

经验最丰富的盐工正仔细观察牢盆内盐水的形态,随后将一大桶豆子磨成的浆水倒入盆中。

“煮盐还需要倒豆浆?”冯延看得一头雾水。

“这是利用豆浆中的蛋白质与卤水里的杂质反应沉淀,将盐水进行提纯,同时还能加快盐的结晶。”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刘瑶一眼看出了端倪。

“啥?殿下说的这是啥?”一堆莫名其妙的词汇搞得冯延更加糊涂。

“德长兄,你就知道这是让煮出来的盐更纯就行了。”

“原来如此!”冯延定了定神,似懂非懂。

果然,豆浆下去不一会儿,卤水表面就翻出来一堆黄褐色杂质浮沫。

有专门负责撇沫的盐工赶忙拿起长柄大勺,迅速将浮沫盛出。

如此几次,卤水渐渐变得澄清,表面开始凝结一层如花瓣般的食盐晶体。

同时,牢盆的厚壁以及底部也不断有食盐析出。

卤水越煮越少,最后形成一堆黏稠的浓盐块。

拿着小铲的盐工们连忙把这些盐块铲出,放在一旁晾晒,将食盐中最后一丝水份弄干。

晒好的井盐晶莹雪白,装入包裹之中进行过秤,再由专门的记录小吏载入账簿。

一斛卤水往往可以制得三、四斗井盐,产量着实不少。

刘瑶等人参观完煮盐的过程,注意力又被一旁“咯吱咯吱”的热闹声所吸引。

扭头望去,只见四五名工匠围在一口尚未建完的盐井旁,用辘轳和木桶不断绞出井底的泥土。

显而易见,他们正在挖掘一口新的盐井。

这时的盐井只能打三四丈深,为了获得更多卤水,井口直径往往挖得很大。

这样的大口径盐井在挖掘时,就需要有工匠下入井底,边打边夯实井壁。

井壁上的土壤十分松散,有时候被底下的卤水一冲,看起来摇摇欲坠。

刘瑶不由得皱起眉头。这貌似比蛮族先进百倍的打井取卤法,其实也有不小的安全隐患。

果然,就在他们转身去参观其他盐井时。

“扑通”“扑通”的声音连续不断从那口井里传了出来。

正是井壁泥土落入底部卤水里所发出的响声。

刘瑶暗道不好,赶忙带着冯延等前去救人。

井口旁那四五个盐工瞬间意识到不妙,但为时已晚,井壁“轰隆”一声塌陷,不仅底下运泥挖井的工匠被活埋,就连井边这几个盐工也跟着掉了下去。

把守制盐作坊的士卒并没有发现这边的异常,依旧站在原地有说有笑。

刘瑶见状,只好让护卫高声呼救,同时带着冯延等人迅速展开救援。

盐井塌方,这可是要死人的大事件。

好在刘瑶发现及时,他们人手又多,连同后知后觉赶来帮忙的士卒,很快就把这些盐工救了上来。

刘瑶长出一口气,心想明明自己是来旅游的,怎么还干上了救人的活。

可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尔等都是何人?为何徘徊在盐井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