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中心性肥胖的“金标准”

前面我们提到过BMI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脂肪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而脂肪分布不同,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要知道,内脏附近的脂肪分布(即内脏脂肪的堆积)与代谢疾病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通常可以反映腰腹部脂肪的堆积程度,也是衡量体重超标与否的重要维度。日常咨询中,我们经常会提及腰围数值,一方面,腰围数值比较容易获取,毕竟大家买衣服和裤子时会经常用到;另一方面,腰围数值往往比BMI更敏感,尤其是对于中心性肥胖而言。

营养师小课堂

什么是中心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是肥胖的一种类型,即以脂肪主要堆积在腰腹部大网膜附近为表象,通常反映为腰围数值增大,被很多男性“吐槽”的“啤酒肚”就是典型的中心性肥胖的表现。相比于一般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不仅是腹部脂肪堆积的最直观指标,而且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从定义上看,腰围指经脐点的腰部水平围长。有一种极端情况,即一些朋友的BMI值经过计算属于正常范围,腰围大小却超标,这可能意味着体重数值相对正常,但是内脏脂肪含量超标,通常认为这类朋友属于“隐藏型肥胖”,最终需要结合其体脂肪率来综合判断。

腰围测量简单易行,却往往是腹部脂肪堆积(即中心性肥胖)的敏感评价指标,所以通常把它和BMI值作为最常用的体型评价指标。

那么,腰围多少算超标呢?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定义,成年男性腰围≥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中心性肥胖,如果粗略地把裤腰数值当作腰围,男性裤腰不大于二尺七、女性裤腰不大于二尺五都属于正常范围。

表1-2 成年人中心性肥胖分类

有一种更简单的判断方法:靠墙笔直站立后低头看,看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脚尖。如果腹部挡住了脚尖,那基本上就属于明显的中心性肥胖了。

除了腰围,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也可作为评估体型的参考指标。简单来说,当腰围不超过身高值的一半时,就能有效避免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健康风险。

除了评价体型外,腰围的变化也被当作肥胖干预过程中阶段性的成果。BMI值的下降很可能伴随着水分和瘦体重的流失,但腰围的明显下降则大部分来源于内脏脂肪的减少。

很多朋友会和我反映,减肥一段时间后虽然BMI值没变,但是腰围小了,是不是减肥没有效果?其实,这可能意味着你减掉的是脂肪而不是肌肉,应该更高兴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