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 向晓蜜 戴璐洋 梁利苹主编
- 1798字
- 2024-09-29 16:30:56
一、认识自我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你了解自己吗?”“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对自己的外貌、气质、能力、性格及成绩和努力满意吗?”“你喜欢自己的家庭及周围的一切吗?”“你知道周围人对你的印象如何吗?”“如何才能塑造一个完善而健全的自我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自我意识的内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
(1)自我认识是自我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问题。
(2)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个体对自己的态度,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我是否满意”等方面。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责、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
(3)自我调节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言语、活动、态度的调节,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律自强等。自我调节是个体自我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我怎样调节自己”“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是个体自我的核心部分,不可或缺、不可分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正是以上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才使得自我意识不断趋向成熟、发展和完善。
(三)自我意识的分类
1.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从观念上来看,自我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三种类型。
(1)现实自我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实际上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是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
(2)理想自我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引导着个体达成理想中的个体自我。其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
(3)投射自我也称“镜中自我”,是指个体想象中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2.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从内容上来看,自我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种类型。
(1)生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包括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身材等的认识。生理自我是与生俱来的,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人们会逐渐对生理自我有明晰的看法与正确的认识。
(2)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及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对自己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会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而提高。
(3)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外界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包括个体在周围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等。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个体的角色感、责任感、义务感也会不断增强。大学生都希望家长、老师、同学和社会能够肯定自己、认可自己,他们常用“我已经长大了”来凸显自己的独立性,强调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权利。
心理小贴士
乔韩窗口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和哈里提出了关于自我认知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表2-1 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
(1)公开的自我,即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2)盲目的自我,是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部分。
(3)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4)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公开的自我”成分越多越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减少“盲目的自我”,探索“未知的自我”,保持适度的“秘密的自我”。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这样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与人交流,多交朋友,从而获得身心平衡,更健康、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