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易经》是总结中国上古社会经验与智慧的宝典,包罗万象,犹《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所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秦始皇焚书时,《易经》以卜筮之书而得以继续流传于后世。自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迄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合二千零四十年,历代朝廷取士均将《易经》冠于群经之首,士子学人遂视《易经》为必读之教科书,学者们亦皓首穷易,历两千余年而不衰。在古籍中,《易经》同被儒、道两家奉为经典。然自废除科举以降,经学教育渐断,全面采行西学,多数人也早已习惯于将包括《易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落后”“不合时宜”甚至“迷信”等。其实,传统文化非但不必然是现代化之障碍,更可以成为推动现代化之助力。在当今世界,绝无任何国家,是以全盘否定其传统文化为代价而完成其现代化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由于《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因此,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建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尊,迎接我国现代化的挑战,就文化自信而言,必从《易经》现代化着手,故举凡中华学人,不可不读《易经》。本书即系本人致力于《易经》现代化研究的初步成果,然易学是一门精微奇妙的学问,本人虽学易治易二十余年,寒暑弗辍,小愤大疑,摸索不断,历尽艰辛,但依然未能窥其堂奥,更遑论洞彻易理。因感于今人释易多错解误断,故著本书,期以交流,文中表达纯系一管之见,诚纳方家评正。

孔子五十学易,以致韦编三绝。值本书成稿之时,吾恰入知天命之年,谨以此书献给自己的五十岁生日。

感谢我的师兄徐江先生,在交付出版前对本书逐字逐句地做了通篇校阅,提出大小问题若干,使得本书更为丰满,不致舛讹百出。感谢我的挚友夏国强、史国强两位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让我十分感动。在时间上思接千载,在空间上视通万里,我想,本书给人启迪的意义大概在此,而兄友之助,更启迪我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善莫大焉。

最后,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是他们的努力,才使本书得以付梓出版。

是为序。

王冠华癸卯年庚申月于律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