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序

20世纪80年代末,季羡林先生曾预言21世纪中西文化之势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为特点的东方文化,将作为主导,取代渐趋衰微的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化的发展。如今,季氏预言正在变为现实,卓立东方文化潮头的中华文明也迎来继承创新、繁荣发展的百年良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化强国建设,号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以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冠华兄洞明世事,以博观圆通之才,汇聚二十余年朝夕参玩之功,切磋琢磨,数易其稿,恰于此时了却夙愿,撰成《卦爻辞解》,沿波讨源,烛幽照微,原始要终,阐发义理,汲汲于中华元典的现代化,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虽无意哗众邀誉,却恰能适时应务,洵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突出的历史连续性。处于这绵延不绝辉煌文明源头的,正是确立了“东方的整体着眼和普遍联系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易经》。伏羲画卦,文王演易,孔圣传述,古圣大哲的睿智接力,成就了这部中华文化赖以肇端的典籍的渊深智慧。自汉迄清,文人士子孜孜矻矻,皓首穷易。历代寻言观象、探赜索隐之作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义理术数,异释纷繁,易学精神亦得以弘扬光大。进入近代,封建体制湮灭,科举废除,西学东渐,国学式微,《易经》也渐由文人士子首重之经典,没落为冷门绝学。近年来,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得到了空前重视。《易经》也在经历了“三十年河西”的曲折沉寂后迎来“三十年河东”的复振机遇。然时移世易,文言语境的丧失,传统文化综合素养集贮之不足,往往造成今人学易、解易的隔膜,穿凿附会、支离曼衍、隔靴搔痒的著述时有出现,影响了这部承载中华大道之源的经典的普及,更不利于广泛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创造性发挥其当代作用。

冠华兄为人诚朴仁厚,弘毅自强。从业法律,铁肩道义,仁怀济世,壮心戍边,建树丰硕。职业繁务之暇,能脱心志于俗谛,沉潜静定于读书治学。法学、语言而外,尤于易学再三致意,发扬洁净精微,寒暑不辍。其惑于前贤注疏的间有不通,儒道生发的前后错序,或不满于今人著述的生搬曲解,着意于发明易之原初本意,绍述古圣奥旨,揆情度理,极深研精,以求通为要,大力推动《易经》现代化,疏浚中华文明源头活水,期能铸牢中华民族自信之根基。孔子云:“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文雅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文雅也;天之未丧文雅也,匡人其如予何?”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中国历代不乏孔子、司马迁之类的“为往圣继绝学”的文化自觉者和赓续文明的责任担当者,冠华兄素心远志,以此《卦爻辞解》传承斯文,藏诸名山,当与有荣焉。

冠华兄自言每日晨起治易,默识神会,恒久不已。其为学苦心孤诣,求真务实,以法学的周密明辨,学易而不泥古盲从;以精于语言研究的擅长,究索卦爻辞义的渊源流变;以先儒无法占有的出土简帛,析解前人始终难得确解的经义奥旨。故其所著虽以通行本《易经》为基础,直解经文,阐述义理,却常能不落窠臼,别有会心。如其对乾卦“元亨利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夕惕若厉”、屯卦“女子贞不字”、履卦“夬履”、复卦“频复”等的解读,皆是其博观圆照、深识鉴奥所得,自成一家。其为文平易简明,说理圆融畅达,生动活泼,读来无隔阂肤廓之感,而常获机智飘逸之趣,豁然开朗之明。

“中孚”九二爻辞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冠华兄以其至诚之德,光大易学精神,化成天下,同声相应者,宜乎众矣。

是为序。

新疆医科大学史国强

癸卯年庚申月于逸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