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密码(郭建龙“密码三部曲”之三)
- 郭建龙
- 2964字
- 2024-09-10 17:50:49
初步神化方案
在汉朝,从黄老之术向儒教转化的两个早期人物是陆贾和贾谊。
陆贾来自楚地,生活的年代与汉高祖重合。《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在汉高祖统一中国后,陆贾曾经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王赵佗称臣,但令陆贾扬名的却是他写的《新语》。
在秦朝,由于李斯说服秦始皇将民间除了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之外的其他书全部烧毁,对先秦文化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到了汉初,各地保留下来的书籍很少,而曾经学习过百家之术的人又分散在乡野,还都没有找到。在那个图书奇缺的年代,一句简单的顺口溜都能带来极大的影响力。
汉高祖刘邦本人对文人和书籍并不感兴趣,常常以侮辱文人为乐。由于陆贾动不动就在刘邦的面前说《诗经》《尚书》,刘邦当面质疑:老子是马上打天下,读这些《诗经》《尚书》有什么用?
陆贾回答: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并举了一系列例子。最后说:如果当年秦朝懂得师法圣人,行仁义,也就轮不到陛下了。
刘邦立刻醒悟,放下架子请陆贾将历代的得失经验写出来供他参考。陆贾于是写了十二篇文章,合成一本书称为《新语》。这本书意思浅显,句式粗糙,类似于现代的顺口溜,也反映了秦朝焚书坑儒之后文化的凋敝。但陆贾每每上奏一篇,刘邦都会大声说好,引得其他人都跟着喊万岁,这说明他抓住了刘邦的需要,已经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学术水平。
在书中,陆贾以儒家的框架为基础提出了治国之道,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仁义”才能治理好国家,但他又进一步认为,“仁义”的核心是“无为”。“仁义”是孟子时期儒学的核心思想,而“无为”则是道家思想,这样,陆贾的思想实际上是儒家的框架和道家的核心。但他的做法让儒家在汉初的道家氛围内寻找到了一片根据地。
《新语》翻来覆去说了十二篇,核心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宇宙论入手,叙述了宇宙的发展过程,然后到人类的发展过程,再到历代圣人的功劳。陆贾认为圣人是根据宇宙的规律来治理国家的,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际上,陆贾的这个体系参考了先秦时期阴阳学家的成果。
第二,所谓宇宙发展规律,就是“仁义”。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必须“行仁义”。陆贾此时的理论体系来自孟子的理论,孟子理论的核心,就是“仁”。
第三,皇帝如何才能做到仁义呢?答案是:所谓“行仁义”,就是要“无为而治”。只要保持内部的和平,民间自己就会发展,皇帝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享受“无为”的成果就可以了。“无为”的思想来自道家,所以,陆贾最后的结论实际上是道家的,与当时的黄老之术合拍。
陆贾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宇宙论。这套理论暗含了后来董仲舒创造的“天人合一”理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类社会是另一个小型的宇宙,宇宙的规律也是社会的规律,所以,要治理好人间,就要符合天道。
不过陆贾还没有明确说皇帝就是老天爷派来治理人间的,他只是暗示,皇帝之所以脱颖而出,在于他按照天道来治理人民。
这套理论虽然还比较原始,但到了后来,被后人进一步发挥,就把皇帝神化成天子,并把某人当皇帝说成是天道了。这样,皇帝就从小瘪三变成了老天爷派来的,是不可反抗的。一旦皇帝成了天子,人们也就没有资格去质疑他凭什么当皇帝了。
陆贾之后,另一位年轻人继续发展了他的理论。这位年轻人就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
贾谊是洛阳人,他年少时在当地被称为才子,后来被汉文帝征召进入宫廷。最初是博士,一年之中就跳到了太中大夫。这两个官职都是皇帝的智囊,博士的待遇是一年六百石粮食,而太中大夫则有一千石的粮食。
贾谊的思想可以看作对陆贾的“仁义”思想的继承,加上从叔孙通那儿借来的“礼法”外衣。
叔孙通主张礼仪,强调巨大的仪式感,利用仪式带来的压迫感产生秩序,从而烘托皇帝的威严。他在刘邦时期颇受重用。但是到了汉文帝时期,由于汉文帝待人宽厚,提倡黄老之术,叔孙通的那一套吃不开了。
但贾谊来到汉文帝朝廷之后,没有觉察到这种转变,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上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他的这些提议比叔孙通又进了一步,叔孙通是东施效颦一般地模仿秦朝的礼仪规则,而贾谊则是想建立一套属于汉朝自己的礼仪规则,并配合一系列神秘主义的理论。比如,根据先秦时期阴阳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每一个朝代都对应于不同的元素和不同的颜色。
另外,在秦汉时期,正月并不是一月的专有名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正月。比如,据《史记》记载,夏朝的正月是一月,商朝的正月是十二月,周朝的正月是十一月。[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秦朝是水德,颜色是黑色,而秦朝的正月是十月。贾谊继承了这样的神秘主义,急于把它并入礼仪规则之中,把皇朝循环与阴阳五行、宇宙论扯上关系,把汉朝塑造成天命所归。
贾谊对陆贾的理论也有了新的改造。陆贾认为皇帝一定要行仁义,贾谊也认为一定要行仁义。他还专门写了《过秦论》,经过一系列的铺排之后,认为秦朝灭亡就是因为“仁义不施”。
但贾谊的“仁义”与陆贾的“仁义”却是天壤之别。陆贾认为“仁义”就是“无为”,对应于现代词语就是宽容,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而贾谊认为的“仁义”却是“礼法”。由于礼法是孔子时期儒学的核心观念,贾谊就把陆贾的理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儒家思想。除了在礼仪上尊崇皇帝之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突出皇家的威仪,将整个社会置于等级规则之下。一旦所有的等级就位,皇帝就成了高高在上的神。
但贾谊不走运的是,汉文帝是一位黄老之术的信奉者,对于一切“折腾”都敬而远之,事情能简化就简化。贾谊的思想并没有被采纳,他本人也被从中央支走,远走长沙。由于英年早逝,他没能熬过汉初的黄老时期。
贾谊死后二十八年,一位十六岁的小皇帝登上了王位,儒教终于等到了机会,摩拳擦掌地准备占据中国两千年哲学舞台的中心了。
[1].本章涉及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202—前141年。
[2].《史记·儒林列传》:“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3].《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4].《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
[5].楚怀王被杀的地点现存争议,一般认为是在郴县(现湖南郴州)。
[6].《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7].《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8].《史记·高祖本纪》:“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9].《汉书·高帝纪》:“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跷足待也。’”《史记》也有同样记载,但将郦商记为郦将军。
[10].《汉书·食货志》:“上复从其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11].《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