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之和:中医文化精神探原(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丛书)
- 孙可兴 黄岩杰
- 977字
- 2024-05-22 10:28:12
一、天的概念及其内涵
《内经》所谓的“天”,是天地自然及其存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总称,描摹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存在,包含着三重内涵。
一是指称宇宙自然和地理环境。在《内经》中,常以天地指称宇宙自然或地理环境。如: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15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天有八风。(《素问·金匮真言论》)
《内经》始终把天、地作为一对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范畴和整体,还以东、南、西、北、中“五方”来说明自然界不同地理环境的气候、物候特点,表明天始终与地对应,二者不可分割,反映着认识宇宙自然的整体观念。
二是指自然界恒常存在状态及变化规律。《内经》以“天年”“天寿”“天数”等概念说明自然界存在状态及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在于“气”的阴阳消长衍变。如: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素问·宝命全形论》)
同时,《内经》还将“天癸”看作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显示出“人数”符合“天数”的认识基础。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
三是将人体与天地进行比应。《内经》以天地比类人体的不同部位,将人体中处于相对上部的称为“天”,相对下部的称为“地”,表达了其天人合一的思维理路。
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质。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素问·三部九候论》)
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灵枢·经水》)
从《内经》关于“天”的认识可以看出,一方面,《内经》以天地日月观照人,注重从自然界的物质性出发认识其存在状态及规律,具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内经》始终贯彻“气一元论”并常常以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地理方位等进行医理阐释、预测的内在根据;另一方面,《内经》以人的生命存在观照自然界,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天地人“三才”的整体认知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