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与李凤霞商议,为了杨清艳能够扎根白沟村,作为“娘家人”的陈浩不能亏待了她。
杨清艳自幼父母双亡,在朱红的资助下顺利读完大学,也是朱红唯一的“义女”,陈浩自然将她视为己出,她毕业以后就进入嘉禾工作,从基层一步步锻炼成长。后来去陈彩虹学习过的航校取得了直升机飞行“商照”,与孙耀军结婚的时候朱红送了一架直升机给她做“嫁妆”。
李凤霞说:“这个孩子表现优秀,要不你送她一辆保时捷,怎么也得对得起你‘干爹’这个身份,否则就是小气了。”
“行,让玉麟进口一辆911送来。”陈浩说。
两个月以后,一辆行驶在乡村间小路上的保时捷,如红影闪过,嘉禾总经理陈玉麟亲自把车送到白沟村来。
保时捷公司从1963年诞生以来,共经历了7代保时捷车型,因其独特的风格与极佳的耐用性享誉世界,保时捷911系列是整个保时捷乃至于整个德国整个世界最传奇的车型之一,同时也是中后置引擎跑车的代表作之一。
新车在外观细节方面,保时捷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改和调整,雾灯和前导流板采用了一体嵌入式的设计。新车尾部,后车灯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造型更显锐气与动感。此外,新车的后外视镜被安置到了车门上,后扰流板也进行了加宽处理,并可伸展以提高行驶稳定性
新一代保时捷911车内多处添加镀铬装饰,档次再度升级。全新一代911还配备了天窗,在保时捷911的历史中只有第一代911Targa车型,配有全景玻璃车顶。搭载的是3.4L水平对置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542马力,此外,保时捷为新一代911全系标配了7速保时捷双离合变速箱。
杨清艳见到陈玉麟高兴地问:“二哥,妈好吗?”
陈玉麟说:“妈一切都好,就是常常想你。”
“我也想她。”杨清艳顿时潸然泪下说。
“小妹,别哭。”陈玉麟为她抹去泪水说。
“耀军,这是二哥,现在嘉禾的副董事长、总经理。”杨清艳对丈夫说。
“二哥好!”孙耀军说。
“你也好。”陈玉麟说。
在孙耀军家,孙传正与孙耀军陪着陈浩爷俩喝酒,陈浩说:“耀军,别让亲家再做菜了。”
孙耀军说:“我爹马上就来陪您喝酒。”
话音刚落,孙传龙笑容满面地进来,他先拿出烟给陈浩与陈玉麟,然后坐下给陈浩续茶水。
陈浩说:“兄弟,这活交给孩子们,咱们哥俩先干一个。”
“行,亲家哥。”孙传龙答道。
陈玉麟问孙耀军:“你们村现在怎么样?”
孙耀军说:“我们村常住人口3600人,外来务工的人员约600人,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优秀退伍军人、在外经商回乡人员,我们融合发展路径,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聚焦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围绕红色文旅、现代农业、肉牛养殖等产业链布局,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关键技术人才。
建立关心关爱人才长效机制,建立挂联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联谊交流、调研座谈等活动,帮助解决各类困难百余件,提高人才归属感。定期开展现场观摩、茶话座谈等活动,汇聚各方乡贤能人就‘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多项活动,鼓励乡土人才回乡‘筑巢’创业,激活乡土人才‘动力引擎’。
截至目前,登记在册培育乡土人才共252人,吸引返乡创业优秀人才104人,建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89家,通过联农带农机制,有效带动全寸936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村地势西北高东西南低,平均海拔千多米,均为黄土质山地,间或有鹅卵石。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十分优美的小山村,五一以后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这里如同一个花的世界,河道里的山泉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息,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是旅游休闲最美的地方。
小水库位于的东西沟村前头,有五万多平方米的水面,水库里的鱼鲜嫩可口,味道鲜美,没有任何污染。水库四面各种果木树绿色成荫,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如核桃、大红杏、李子、大枣各种果品应有尽有,游客可以尽情的采摘。是一个大山会说话,大树会招手、水会唱歌的美丽小山村。”
杨清艳端来麻饼,香气扑鼻的麻饼引得陈浩食欲大字,不由得问麻饼是怎么做的。
这时杨清艳打开视频,视频中小饼在空中翻飞,齐刷刷落下,排成整齐的六边形。孙传正手中挥舞竹匾,饼坯一会聚拢,一会散开,两面沾满了芝麻。
这门上麻技艺,是麻饼制作的关键工序。上麻要一气呵成,手不能接触饼,这是古人的智慧,具有表演性质,还能让老百姓享受视觉体验。
孙传龙说:“百年麻饼上‘新’老字号蹚出创新路,刚出炉的麻饼面脆油香,皮薄馅厚,咬一口是咸甜味,芝麻香气四溢,招徕一波波客人。在我们这里,无麻饼、不成喜。每逢喜事、中秋,拎一袋麻饼串门,是人们的老惯例。
麻饼是中国最古老的饼,以其独特的双面上麻技艺和白炭炉烘烤工艺而闻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促进了产业发展,还带动了乡村振兴。一个小小麻饼,能留香百年之久,藏着许多奥妙,还有一帮农行人敢为人先、坚守陪伴的故事。”
孙耀军说:“清末民初,孙麻子品牌创立,我二叔是第四代传承人,1979年开始从师学习。麻饼制作从原料加工,到调皮、调馅成型,再到飞饼、上麻、炭烤,光工艺就有百多道,为此二叔他苦练了多年。
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吃麻饼。因口感、品质上乘,技艺精良,孙麻子在本地家喻户晓,评上中华老字号,还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多年前,为了提高产能,孙传正亲自研发机器,寻找匹配工艺的设备,机器做的麻饼质量标准高,也保留了风味和形状。
设备投了,产线也扩大了,企业却面临了困难。去年要提前采购储备中秋节麻饼制作原料,公司资金有了缺口。
此时正值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生产期,眼看订单飞来,门店超市急需上货,供应却跟不上,二叔很着急。驿站考察了企业上下游,油糖面等原料来源固定,企业结构简单。清艳去门市走访,发现超市的麻饼大多来自孙麻子,中秋前门店大排长龙。
企业很困难,有人不看好,但它一直撑了下来。这里都是几十年的老员工,离职率极低,哪怕最困难时,企业也没亏待工人,口碑很好。
虽然有不确定因素,但清艳咬咬牙,决定先帮助孙麻子。赶着麻饼的生产销售期,驿站就为企业资助了940万元,解决了资金困难。”
陈浩说:“这样的‘老字号’企业,有它的坚守,有它的情怀。在企业有困难时候,我们伸手帮他们一把,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贡献。”
饭后,宋玉娇陪着陈玉麟走进孙麻子的工厂,穿过燠热的烘焙间,200度的烤炉开足火力,机器发出沉重的轰鸣。穿着罩衫,戴着帽子,姚睿止不住地冒汗。这里福利好,不仅能学到手艺,几年就能攒下一笔钱。
孙麻子全年一半的销量来自中秋,临近旺季,又招了200多个临时工人。机器24小时不停,工人加班加点到深夜。这些临时工大多来自附近村子,有的已经在这边做了几年,几个月下来,也能赚些钱补贴家用。
麻饼能传承至今,还要靠改良创新。过去麻饼重油重糖,如今换了新面貌,少油减糖,并推出果仁等口味,以及主打清淡爽口的木糖醇款。
孙耀军说:“如果过过日子,其实不太需要太多‘流动金’,但如果想发展壮大,就要研发新品、拓宽渠道,还需要大量资金。
孙麻子规模不大,一次性还款还是很有压力,甚至会影响生产。于是,驿站主动提出与加工厂合作经营,让我们安心发展,资金的事情就交给驿站,我们只管市场拓展、产品创新。相处久了,孙麻子与驿站互相建立了信任,企业把业务都转到驿站。
孙麻子销量在逐步增长,总营收突破了六千万元。从麻饼口味到包装,不断推陈出新,还在线上做起直播带货,在全国有了影响力。
手艺要传承,需培养大量人才。在孙麻子的大师工作室,孙传正亲自进行现场教学,他还开设研学基地,请小朋友来学做麻饼,“希望把饮食风俗和工匠技艺都传承下去”。
在峁塬百姓心目中,麻饼的地位很高,它一头牵着民俗文化,一头连着乡村发展。麻饼产业蒸蒸日上,芝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有企业和当地农户签了协议,保价收购农产品。有了保障后,一些农户又重新种上芝麻。
“本地芝麻颗粒小、香味好,不仅是麻饼的原料,还可以做麻油。”孙耀军说。
扎根农田,反哺乡村。这些年,驿站为了给农户提供资金数千万元,麻饼虽“小”,最显滋味和烟火气。有了金融力量相伴,老字号麻饼得以守正创新,芳香传遍万家。
初秋时节,瓜果飘香。白沟村各自然村的苹果进入了集中采摘期,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压弯了树枝,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累累硕果,一颗颗红彤彤、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微风拂过,阵阵果香沁人心脾,让人垂涎欲滴。种植户丁正恩正带着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运送、装箱。脸上漾起收获的喜悦。
该苹果基地由种养专业合作社运营发展,目前共发展种植了120余亩苹果,主要包含华硕、红露与红富士等品种。基地地处平均海拔千多米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无污染,凭借当地气候、土地等自然优势,造就了产出的苹果口感细腻、果味浓厚、果皮亮度高、颜色好等优秀果品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负责人丁正恩告诉记者:“今年我种的苹果的产量在3万余斤,产值有十万元左右。下一步,为了提高苹果的品质,我们打算在旁边建一个冷链系统加分拣车间,避免苹果在运输途中的损伤,也要学习抖音、快手的直播技术,在线上销售。”
近年来,白沟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因地制宜和多渠道发力,把特色林果业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立足实际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科技兴农”行动,掀起返乡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建设家乡的队伍,苹果种植户丁正恩就是其中之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机会,有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孙耀军说:“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南向引才’行动,回引了有项目、有资金、懂管理的丁正恩同志返乡创业,帮助他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集体土地、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围绕‘栽、管、护’关键环节培训指导,带动3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帮助包装品牌,推动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小水井脆苹果真正成为产业振兴的主引擎和群众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杨虎说:“合作社成立多年以来,已有社员两百多户,管理着约1000亩枣林。暑热消退、天气转凉,怡人的秋风吹红了东沟村的千亩枣林,驰名已久的峁塬红枣进入了采摘旺季。乘着农文旅融合的东风,红彤彤的小枣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动力。虽然中秋节前有几天阴雨,枣子多少受了些影响,但只要接下来持续晴好,今年的小枣产量仍有保证。
合作社种植的枣树结枣周期约170天,要经历剪枝、除草、施肥、打药、环剥等多个工序。现在每户社员每年每亩有500元的流转费,还能拿到合作社的收益分红。要是家里有人在合作社管护队工作,男工一天还能挣100多元。”
峁塬种枣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地、冠不争天”的枣树品格融入了当地文化血脉。漫步在枣林深处,老枣树的枝干虬然延展,青红相间的枣子从枝头垂下,空气中弥漫着枣叶的清香。
然而在前些年的时候,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红枣价格一度长期低位徘徊,许多枣农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一些枣林出现撂荒现象,枣疯病等病害开始蔓延,枣乡面临无枣的危险。东沟村千亩枣林处于核心区,也是峁塬金丝小枣的主产地。近年来,我们推动枣树种植经营模式和管护模式变革。如今核心区的枣树种植面积约两万亩,有596个优质红枣品种,千年以上的古枣树就有400余棵,百年以上的古枣树有1万余棵。
孙耀军说:“在经营方面,形成‘国企+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管护方面,建立12支以村干部领头的管护队,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装备。根据健康程度把枣树分为三类,将集中管理三年,实现政府保树、群众保枣效果。
为让枣创造出更多价值,我们想了许多办法。秋雨绵绵,是收获红枣的大敌。在双新双零精品示范园与南部生态区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经过多年优选,已培育傲雪等良种,较一般品种晚熟一个多月左右,能有效避开秋雨季。同时,枣树经过矮化,更适合商品化种植。
在健康食品研发创制与检验检测中试基地,工人们将新发酵好的金丝黑枣酒灌瓶装箱。驻厂科研人员说,团队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已酿制出枣酒、醋、白兰地等系列产品,销售至全国多地。
在红枣合作联社的展厅里,除枣干、枣糕等食品外,还有当地农民创作的红枣主题农民画、剪纸与手工艺品。一幅农民画的标价从五六十元到100多元不等。这些富有乡土味的作品,经常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只要大家想办法,相信传承千年的峁塬小枣会长得更好、产业能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