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缘起

盐,历来被称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它不仅是维持人体及其他许多生命体内部机能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是人类的先祖们得以生存和生活,进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的源泉。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步。人类早期的集居和城市的形成都与盐有着密切的关系,都与盐的感召力密不可分,比如长江流域及北方早期文化遗存都聚集在天然盐池、盐泉的周围,尧、舜、禹围绕解池而建都为其典型之例,而南方“天府之国”的由来也与蜀中盐铁之利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同时,人类早期的战争也缘起于对盐这一特殊资源的争夺和控制,炎帝与黄帝正是为争夺山西池盐而演绎了“中华第一战”。进入阶级社会后,盐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大支柱之一,出现了“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局面。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盐业、盐利成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政权安危的重要因素,故强盛的大唐帝国在盐利的枯竭中走向衰微。进入现代社会后,盐仍然居于五大基本工业原料(盐、铁、石油、石灰石、硫黄)之列,其产量、消费量和使用方式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盐产品已达14000多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盐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因为科技高度发达和信息畅通无阻而变得无足轻重,反而更加不可或缺,因为其在人类历史上对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法律、教育、卫生、饮食、旅游、宗教、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其所拥有的丰厚而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涵,正在日渐被人们认识、了解和挖掘。

正是中国盐文化所蕴含的特殊价值令历代学者倾注了无限精力去探究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把中国盐业历史,尤其是盐业经济史和盐业科技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中国盐业史研究的学术地位明显提升,影响力也大为增强。但总体来看,中外学者主要是把盐当作社会经济部门或行业部门加以研究的,较少从文化视角对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忽略了盐这一特殊资源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孕育、派生出来的独树一帜、风情万种的“盐文化”现象,从而使丰富多彩的盐文化内涵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换言之,中国盐文化这座可以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富矿还有待不断挖掘和开发,盐文化学科体系在中国还未建立。这不仅决定了对盐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广义文化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显现出这一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创新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暴露出研究信息不畅、与企业界沟通不够、对外交流乏力和后继力量不足等问题。

四川省的井盐文化研究开始较早,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一支水平较高的研究队伍,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的井盐文化研究机构不仅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盐业经济史、盐业科技史等研究领域还出版了如《川盐史论》《滇盐史论》《中国井盐科技史》《四川井盐史论丛》《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中国盐业历史》《中国盐业经济》《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自贡盐》等富于创新的成果,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鉴于四川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价值和文献资源的优势,地方高校也成立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室”“中国盐文化研究所”等机构专门从事四川近现代史、城市史和盐文化研究。2005年,四川理工学院(现用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在省内外盐史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联合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广义文化学的角度开展了围绕盐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诸种文化形态的研究。同年9月,“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10月,“中心”被认定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省教育厅的关怀支持下,在四川轻化工大学领导和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下,“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强化研究队伍,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在整合省内外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的盐文化研究力量、促进盐业企业和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盐文化、盐业契约、盐业座产关系、盐业旅游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心”发布了2次课题指南,立项28个项目,研究总经费近60万元;“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他纵向、横向项目24项,研究经费达51万元;“中心”开发了“中国盐文化特色数据库”;“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出版了《中国盐业契约论》、《从远古走向现代》、《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西秦会馆》、《遍地盐井的都市》、《生命的盐》、《中国盐业人物》、《自贡休闲旅游》等9部专(编)著;“中心”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并主持“中国盐文化研究专栏”;“中心”还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盐业机构等建立起资源共享、信息畅通的合作平台。“中心”作为省级重点科研平台,有力地支持了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历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旅游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建设。目前,“中心”按照发展规划,制订了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艺术、民俗、旅游、宗教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计划,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目标前进。

“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旨在推动对中国盐文化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展示本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中国盐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行业改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竭尽绵薄之力。因此,“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拟陆续出版“中心”审批立项资助的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的相关成果。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中心”专兼职人员、学界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共同推进中国盐文化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