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浮梁自古被誉为“文献之邦”。“士趋诗书、矜名节”,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衣冠人物之盛甲于江右。”历代莅任浮梁的县令、教谕中也不乏崇文重教之人,如张景修、邓文原、王临元、何浩、刘丙、汪宗伊、沈嘉徵、黄泌、黄绳先等,他们或捐俸助学,或倡建学宫,或添置学产,或建章立制。历代的庠序书院遍布城内与四乡。有诗为证:“德教欣看四海敷,党庠术序遍生徒。曾闻十室有忠信,敢道山城学者无。”([清]沈嘉徵《昌江书院》)“风景悠悠缅古初,村村杉竹护精庐。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清]凌汝绵《昌江杂咏》)这两首诗中描写的情景,“党庠术序遍生徒”与“十户人家九读书”就是浮梁古代文风鼎盛的生动写照。

教育为立国之本。崇文重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历史的车轮如今已经驶入了新的年代。为了更好地总结与继承前贤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弘扬浮梁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笔者近年来多方搜集并整理了一些有关浮梁历代书院的文献资料,对原文作了校勘、注释与简析,以期对当代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和从事书院史研究的学者们能够起一点借鉴的作用。

本书是按浮梁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工作计划撰写的。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这本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问世。在写作过程中,景德镇软实力研究院的彭中天、王志刚、傅旺生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吴逢辰、赖汇川、吴思红等师友提供了许多帮助,徐明柳先生通读了全部书稿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笔者学殖浅陋,书中对古代文献的疏解与简析一定存在不少舛误之处,敬祈方家学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在适当的时机做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

最后谨以四首小诗表达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

浮梁千载盛文风,仰赖前贤不朽功。

案牍劳形搜古帙,心香一瓣荐微衷。

七载山村砺雪霜,耕风耘雨自难忘。

至今五十三年矣,犹认浮梁作故乡。

两鬓添霜意未阑,潜心撰述觅清欢。

不求文字存青史,聊寄乡愁一寸丹。

著书不为稻粱谋,欲藉枣梨心迹留。

重教弘文国之本,古为今用待吾俦。

韩晓光

2021年3月于品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