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如果自认为老了,你就会变老

Logion

活得漂亮,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

在你人生的自然节奏和结构中,标记的是日历上的时间和过往的岁月。在长寿面前,如果我们想重新诠释年龄,就必须首先破除时间和年龄之间的简单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去设想,年龄可以延展——当你能够活得更久,也更有机会健健康康地活到老的时候,40岁、60岁和80岁分别意味着什么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对你生命中不同阶段的重新规划,也正是以这种延展性为基础的。

从表面上看,“年龄”这个概念好像很直接,就算小孩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小孩子对“你多大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局限,因为他们纯粹以多少年来衡量时间。年龄的概念既可以是生物学的(你身体的年龄),也可以是社会学的(其他人怎么看待你),还可以是主观的(你觉得自己多大)。对年龄的这些不同理解,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现在我真是感觉自己上岁数了”“他们这个年龄能这样子很不错了呀”“你这个年纪可不该干这种事儿”。

当年龄变得可以延展之后,这些不同概念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到这个孩子60岁的时候,他的生物学年龄与他的时序年龄也许会有很大不同,而他对自己的看法也有可能与别人对他的看法大不相同。关于年龄的这些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被打乱了,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用具体的时序年龄来标记我们的人生。

在你的人生中,对于什么是年轻、什么是年老,你会有自己的感觉。随着时序年龄、生物学年龄、社会学年龄和主观年龄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年老”的含义也会改变。在老年学家不断引入的描述年龄的新词中,这一点也非常明显:年过花甲现在叫“青老年”,古稀之年如今是“老老年”,而耄耋之年则叫作“最老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年老”的含义,我们还必须引入另一个衡量标准——死亡学年龄。这个概念不是根据你自出生以来已经过了多少年,而是根据你还能活多少岁来定义的。这个概念并不那么直接,因为也幸好,你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所以想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些了解,我们需要看人口统计和死亡率数据(也就是在特定年龄死亡的概率)。在你生命中的任何时候,死亡率越低,就意味着你死亡的概率越低,你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越长。因此,死亡学年龄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你的死亡学年龄也比你的时序年龄更能代表你总体上的健康状况。就人类而言,死亡率越低意味着越健康,也意味着还能活更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更年轻”的表现。

你给予大脑的信息很重要。如果持续梦想,积极规划余生,大脑将充满希望和新期待。它将帮助你保持身心健康,充分调动肌肉、骨骼、器官、神经系统和激素工作。

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或消极地看待衰老实际上会影响晚年生活质量和寿命。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研究表明,当我们认为“我老了”时,大脑功能会下降。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托马斯·赫斯博士对60岁到82岁的人进行了记忆力测试,并比较了对自己的年龄与记忆力持消极态度的人和有积极人生观的人。那些对自己的年龄持消极态度的人得分更低。换句话说,消极的想法会让他们的记忆力变得更糟,比如,“我的记忆力很差,因为我老了”,或者“我的记忆力将会变差,因为我是一个老人,人们因此而轻视我”。[3]

2016年一份对爱尔兰4135名老年人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显示,那些对衰老持消极态度的人比持积极态度的人走路更慢,认知能力也不如那些乐观的人。有趣的是,即使药物或其他影响情绪和健康的因素被考虑在内,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该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戴迪·罗伯森博士说:“我们对衰老的思考、表达和书写方式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每个人都会变老,但如果我们在一生中对衰老持消极态度,它会对我们的心理、身体和认知健康产生可测量的有害影响。”[4]

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是一种现象,即一种没有疗效的假药,如果使用者认为其有效,它就会产生真正的效果。相反,反安慰剂效应是指一种实际上有效的药物,却被证明对那些不相信其效力的使用者无效。两者展示了思想对我们身心的强大影响。

我们在晚年给自己传达积极乐观的信息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当我们喜悦、快乐,认为自己高贵的时候,大脑的运作最活跃,表现也最高效。

信息是大脑的食物。就像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关心吃的东西一样,我们需要关注让我们大脑健康的信息。如果吃错了东西,我们可能会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体重增加或减轻,生病甚至死亡。同样,有些信息给我们希望和梦想,而有些信息让我们气馁、生气或悲伤。好的信息能造就好的大脑,正如健康的食物造就健康的身体一样。

关于晚年,你给大脑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哪些信息?大胆拒绝那些社会公认却不利于你晚年健康、快乐和充实的想法。不管媒体带来多少令人沮丧的信息,你都可以决定自己对变老的态度。下半生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圆满的生活。珍惜这段时光,发自内心地认为它珍贵而有意义,用能带来期待、激情、梦想和希望的信息不断去激发你的大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