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一哥王阳明(舒适阅读版)
- 吕峥
- 1478字
- 2024-01-29 14:55:34
耕读世家
王纲死的时候,儿子王彦达只有十六岁。命苦不能怨政府,他咬咬牙,用羊皮裹着父亲的尸体,将其背回了家。
烈士家属王彦达寻思着父亲为国捐躯,朝廷怎么着也得褒奖一番吧。然而,现实很黑暗很残酷,由于朝中无人,王彦达没得到任何国家补偿,再加上王纲生前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深感“死个人都死不起”的王彦达差点准备卖身葬父。
备受打击的王彦达开始相信宿命论,本着我命由天的心态得过且过,躬耕养母,读书自娱,临死的时候还不忘告诫儿子王与准:“不要中断我们书香世家的传统就行了,不指望你当官!”
王与准果然有乃父之风,闭门谢客(其实也没几个客),很快读完了家里所有的书,并且鄙视科举,拒绝引荐,专心致志当隐士。
如果王与准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倒也罢了,但可惜他犯了和他爷爷同样的错误——迷上了算卦。从此,人们经常看到乐于助人的王与准给乡里乡亲免费算卦的身影,而且由于他天赋极高,一算一个准,结果麻烦来了。
当地知县听说了王与准,想让他帮自己算算前程,便派人登门邀请。可王与准平生最厌恶的就是那些目无王法、鱼肉乡里的微官末吏,于是,他深感考验自己气节的时刻来临了!大义凛然的王与准当着来者的面把卦书烧了,恶狠狠地说:“我王与准不是那种趋炎附势、妄谈祸福的算命先生!”
可叹王与准聪明一世,却不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事可以做绝,但话不能说绝。
还好他虽然直,却不傻,清楚惹恼了县太爷肯定没好日子过,搞不好哪天种完地回家的路上就被人黑了,便带足干粮,跑到附近四明山的山洞里躲了起来。
知县抓不着人,气得直骂娘。正巧朝廷的钦差到浙江“督有司访求遗逸”,招揽贤才。知县大人的政治敏锐性还是挺高的,立刻跑到钦差面前告黑状,说:“王与准认为朝廷亏待他爷爷,长期仇视政府,并和他几个儿子共同发誓一辈子不考公务员。”钦差一听怒了:“公务员咋了?公务员也是人,都是爹生妈养的!”
于是钦差大人一声令下,扣押了王与准的三个儿子,再本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指导方针,对四明山展开地毯式搜索。
许多年后,大洋彼岸的林肯说了句名言:“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让它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它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翻译成中文就是“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
得罪了小人的王与准此刻别无他法,只好上演新一轮的《亡命天涯》。可惜饶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追兵。就在王与准向深山里钻的时候,一失足掉到了山沟里。
有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人一失足传为千古佳话。王与准属于后者。
机会像条狗,追不上,赶不走。当追兵找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的王与准时,大家一致认定他完了。
没有人知道,王与准的机会来了,改写历史的契机也到了。
遍体鳞伤的王与准被带到钦差面前。钦差虽然冲动,却不是昏官。他见王与准“言貌坦直”,不像是破坏分子,便向他了解了来龙去脉,又着人四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王与准是个助人为乐、刻苦钻研的好同志。于是钦差便放了他们全家。又见王与准的二儿子王世杰很有出息,便道:“你们一家子都当隐士,太不给朝廷面子了,不如让你的儿子代你出仕?”
王与准经此一难,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不仅欣然应允,还给自己取了个“遁石翁”的名号,感谢伤了他脚的石头。
王世杰作为特招生,从此有了秀才的身份。
正好这年大考,王世杰前去参加。按规定,考生必须散发脱衣接受检查,以免夹带作弊的东西。世杰同学觉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连考场都没进就走了,把他妈给气的。由此观之,到了这一代,王家人的思想已经逐步趋向入世。
王世杰他妈的临终遗言是:“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勿忘吾言!”但终其一生,王世杰都没实现这个理想,历史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儿子王天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