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放下执念,手里的球也许可以落下一两个

韩卓

十年前,我从美国佐治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并创建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实验室The PERK Lab,和四十多位教师、博士后、硕博士和本科生们一起开展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这些年来,我的合作研究几乎包罗了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从婴幼儿到成年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都是我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心理病理学、情绪和情绪调节、焦虑和抑郁、原生家庭等众多心理学话题。

十年如一日的心理学研究,并没有令我感到厌倦,我常对周围的人说:“虽然偶尔也会有倦怠的时候,但总能快速恢复对工作最初的热情。”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刚毕业时,正处于恋爱期,当时我对浪漫关系的研究很感兴趣,并且发现在这个领域很多问题还没有被解答,于是就设计了一系列恋爱心理学对个体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项目;后来组建了家庭,有了第一个宝宝,我又开始了新的研究探索,比如妈妈们的孕期情绪和整体的家庭情绪氛围对产后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宝宝出生以后对宝宝的教养方式和情绪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每天和很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打交道,同学们偶尔会问我如何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中。被问得多了,我自己也开始好奇,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我想是因为这份工作真正匹配了我的个性,”在和一位博士生闲聊时,我对她说:“我有个好朋友是从事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著名专家,她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我是典型的T型人格,即thrill-seeker personality,这类人喜欢去创造、追求激动人心的事件。”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不太喜欢过度重复的工作,更喜欢不断有新鲜的研究与体验,所以我才会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实验,尝试科学地回答这些令人感兴趣的“人生问题”。

其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经历过几段低谷期。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我刚生完第二个宝宝,手上还有很多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都要跟进,带教的几位博士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还在等着指导意见。此外,我还有更有“野心”的想法,希望给予两个宝宝同样的关注和疼爱,并且弥补这些年因留学在外没能给父母的关心。

我想要兼顾每一件事,但是显然很难实现。这份“野心”导致我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极度的崩溃、焦虑和迷茫的状态。而将我成功从崩溃边缘拽回来的是一封信。写信人是我博士阶段的联合导师Cindy Suveg教授。这封信的内容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到现在回想起那封邮件当中的内容时,依然觉得非常感动。

信的内容翻译成中文大致如下——

Rachel(我的英文名):

我完全明白你这一段时间的感受,我曾经也跟你一样,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老师、妈妈、女儿、妻子,甚至想要成为特别靠谱的同事和合作者,还有最温暖的朋友。这些角色我们都想要做,但是我们常常忘了自己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和身份,那就是自己。你最近有没有好好地照顾自己呢?在履行无数的身份的时候,你有没有把自己照顾好,有没有关爱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呢?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在某些阶段,就像马戏团里表演抛球的小丑一样。我们总以为目标是不让每个球落下,完美谢幕,但有时候手上的球实在太多了,总是手忙脚乱,非常崩溃。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执念,让其中一两个球暂时落下,后果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既然每个人都会陷入迷茫,必要的时候,不如放下执念,关爱自己,接纳和喜欢每一个阶段的自己,也就是“现在的自己”。

亲爱的读者,也许我可以成为你身边那位研究心理学的“闺蜜”。我乐意把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用书信的形式分享给你。

期待你也会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