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社会调研的分类

社会调研都是某个主体为实现某些具体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由于调研的主体、目的不同,社会调研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的政府类调研

这类调研的主体往往是政府部门或政府下属的智库、研究机构;目的是了解人民群众的收入、消费、购房、养老、教育、投资、负债、社会治理参与等基本情况和问题,了解社会群体对政府某些政策的态度、意见和看法,了解地方产业、企业、投资、创新等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诸如产业升级中出现的困难等具体问题。政府类调研,特别是领导带队的调研,其目的往往在于初步了解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初步的思路和方向。这类调研往往采用实地走访、观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例如,政府为了了解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现状、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往往会通过工商、税务、工商联等机构组织召集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家开座谈会,交流他们在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工艺流程、人才招聘等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询问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和意见,再走访几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进行深入了解。

(2)为了解客户需求或行业发展情况而开展的企业类调研

这类调研的主体往往是企业等商业主体或咨询公司、工商业协会等商业服务机构。这类调研旨在把握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业现状,往往针对某一产品和市场的细分领域客户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需要对客户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做出比较细致的描画,了解他们的产品需求和偏好的详细特征,以及客户特征和偏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等。例如,使用智能手表的消费者的年龄、教育水平、职业类型、使用时间、手表类型、期待的功能,以及这些特征和使用偏好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从而为产品研发、服务设计或营销策略提供依据。除了市场和行业调研,企业类调研也包括通过考察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决策和对外公关的具体过程,总结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和对外关系的咨询建议的调研活动。

(3)为剖析社会现象或困惑、探索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学术类调研

这类调研的主体往往是大学、科研院所等。这类调研需要长期观察记录某一社会群体的想法、行为方式,以及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需要检验所关心的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解答某个理论和经验困惑背后的原因及内在机制。例如,为什么年轻人不愿去制造业工作,使用手机的频率是否影响大众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智能手表能否显著改善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这些话题和社会分层与流动、技术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及健康社会学的理论旨趣相关。

当然,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基本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报告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自1993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又称“社会蓝皮书”),提供基于社会调查的一些问题如居民收入、消费、劳动就业、教育事业、贫困现象等基本情况的描述、分析和预测,对于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释性三种。相应的,笔者认为,基于社会调查的研究也可以分为三类。

(1)探索性调研

这种调研的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基本表现,分析造成某一问题的初步原因。例如,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文献中寻找答案,可以咨询心理健康问题专家。当然,要想更直接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真实原因可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小范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状况,询问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内驱力不足下的心理迷茫,还是外在压力下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分析。

(2)描述性调研

这类调研的目的是基于社会调查对感兴趣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现象的现状做翔实、细致的描述,并做出一定的分析。例如,对于某城市制造业从业者的性别组成、家庭背景、户籍、地区分布、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等做出比较详细的描述。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全面、详细的社会调查和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获得这个群体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

探索性调研和描述性调研往往处于研究的前期阶段,是深入了解和调研其他问题的基础。但政府和企业类调研只需搞清楚基本情况,做出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即可,而学术类调研则需要更加深入探索社会现象背后的关系或原因。

(3)解释性调研

解释性调研的目的是探索某一社会现象背后普遍化的原因,并通过调研数据或实验方法来分析和验证,确立所谓真正的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学术类调研很多都抱有这个目的,也就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结果做出比较严格的因果推论和解释。例如,找到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学习方面可能有考研的压力,家庭方面可能有家庭贫困、家庭变故(父母离婚、去世等),自身方面可能有基因、身体健康、恋爱和其他人际关系等。但要搞清楚具体哪些原因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就需要做出严格的研究设计,通过严格的行为实验或调查数据多方验证这些影响因素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各个影响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影响程度。从理想状况来说,能找到导致某一社会现象的终极原因为我们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方向。如果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和考研压力,那么学校就需要出台学习资源提供、学习辅导和考研引导等相关措施;如果心理健康问题更多与家庭困难和变故相关,那么学校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提供经济补助、奖学金和心理辅导等举措;如果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恋爱、舍友等社会关系处理困难,那么学校就需要更多提供情感、社交关系处理的相关课程、咨询或培训服务。

总之,不管哪一类调研,都需要有比较明确的调研目标,确定调研的主要任务或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的。因为调研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组织、预算和执行过程。很多政府类调研往往可以通过政府本身的行政系统资源安排调研,调研对象往往由下属单位协调和安排好,采用实地走访观察、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基本情况,也收集调研对象提出的一些问题,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办法,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调研报告往往由政府的政策研究室或下属研究机构来完成。企业类调研的目标就是为客户收集详细的国内外市场行情、行业发展信息、消费者行为和观念动态变化等详细信息。这类调研报告特别注重“用数据说话”,所以需要整合和分析各种来源的数据信息,为委托客户的企业或营销战略决策提供方向。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明确的目标最好是有具体的研究假设,这样在收集数据和撰写报告时会更有针对性。当然,在获得这些假设前需要做现有文献研究以获得一些先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