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千秋 廉润初心:浙江治水历史人物廉洁故事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纪委
- 1510字
- 2023-12-11 16:03:22
躬修两胥水 造福千万家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26—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官至吴国大夫,因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性刚强,勇而多谋,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之才。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成为吴王重臣。伍子胥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北败鲁、齐,成为春秋时期诸侯一霸。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听信谗言,逼伍子胥自尽而死。
鲜为人知的是,伍子胥在水利上也颇有建树,他曾先后主持开凿了两条古老的人工运河:一为胥溪,一为胥浦。
当时,吴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今江苏、上海、安徽和浙江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其优越的气候与地理环境造就了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交错纵横的水网造就了吴国发达的漕运。交通便利,对外贸易畅通,使吴国国力逐渐强盛,吴王阖闾征战沙场和拓宽疆域的野心亦逐渐膨胀。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在伍子胥等一帮谋臣的辅佐下,吴楚战事在江淮之间展开。江淮地区水网稠密且错综复杂,现存的两条水路不但迂回曲折、路途遥远,而且要时时提防江海风涛之险,危险万分,并不利于吴水路出兵作战。于是,伍子胥受命开挖一条从苏州往西、直达今芜湖的水上通道。
伍相祠
伍子胥实地勘探苏州到芜湖沿岸的地形水貌,发现太湖西面有条荆溪东西横贯,穿过满湖、长荡湖,注入太湖。继续往西,又有一条水阳江穿过固城湖、石白湖和丹阳湖,流入长江。于是,伍子胥决定沿荆溪开挖运河,将它和水阳江水系沟通。运河完工后,发现由于西高东低,水位落差较大,根本不利于航行。为平缓水势,伍子胥便沿着这条不长的运河设计了五道堰坝,方便船只通行。这便是胥溪运河,又称胥江运河。北宋学者、水利专家单锷于元祐四年所著的《吴中水利书》引用了钱公辅之说:“自春秋时,吴王阖闾四年(公元前511年)用伍子胥之谋伐楚,始创此河,以为漕运,春冬载二百石舟,而东则通太湖,西则入长江,自后相传,未始有废。”
西塘
胥江建造完成之后,大大便利了吴国对楚的水上作战。据说吴国的舟师由太湖出发沿胥江悄悄西进,可直接停泊在安徽芜湖附近,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巢湖楚军前,让敌方措手不及。最后,吴国五战五捷,攻破楚都郢,取得了吴楚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伍子胥终报杀父杀兄之仇。胥江既沟通了长江和太湖水道,便利通航漕运,又兼有灌溉和分洪泄洪功能,避免了吴地水患,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几年后,吴王又命伍子胥开挖了另一条人工运河——胥浦,“自长柳至界径,而东尽纳惠高、彭巷、处士、沥读诸水”。胥浦作为太湖的泄水道,联通太湖和大海。今天的胥浦又被称作胥浦塘,虽然已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但它还能通航百吨船舶,仍是上海市区经金山通往浙江平湖、海盐等地的水上运输重要通道。
伍子胥在水利方面的功绩,不仅仅是修建了流芳百世的胥溪和胥浦,他还主持开凿了胥塘和伍子塘。伍子胥领兵讨伐越国,经过今魏塘街道,出于军事通航和排涝灌溉需要,开凿了南起胥山、北接西塘的“伍子塘”,又称“伍水”。同时,伍子胥“引胥山以北之水凿塘,经双葑巷、平塘山、会西塘,入祥符荡,全长27里”,称“胥塘”。因“胥”和“西”谐音,年代久远,西塘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伍子胥不仅因其“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还因其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既便利了当地漕运和排涝灌溉,又避免了吴地水患,造福一方,意义重大。其审时度势、心系百姓、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形象,在历史的洗涤下越发闪耀。
参考文献
[1]金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金山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王如高.100位水利名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