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异乡人

一家人迁居纽约

“爸爸这次被调职到美国纽约工作了。”我的父亲在银行工作,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一天,他告诉我他被调职到了纽约。“纽约?那是什么地方?”听我这么问,父亲耐心给我解释说,纽约是一个巨大的国家——美国的一个城市。不过,“调职”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懂。

“美国?纽约?调职?”当三个从没听过的词语同时出现时,我的头脑已经转不过弯来。这时,父亲展开世界地图给我讲解起来:“你看,一夫,这里是美国。在这个巨大国家的东部,有一个城市叫纽约。”

确实,从地图上看,美国和日本相比,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国家”。

我当时心中暗想:所以我们全家都要去纽约吗?

就这样,1967年,我们一家人从东京都杉并区的下井草搬到了美国纽约。这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让我感觉十分不真实。我们家当时搬到了纽约的皇后区,皇后区居住着很多外国移民。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纽约的皇后区几乎可以看到世界上的所有人种。当然,日本人算是其中的少数派。

现在,皇后区的治安情况可能有所改善,但在当时,那里可是美国恶性犯罪的高发地区。说个有点历史的题外话,有一部喜剧电影叫《美国之旅》,喜剧演员艾迪·墨菲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外国王子来美国为自己寻找新娘。电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纽约的皇后区。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垃圾在街边随处可见,那里的人也个个凶神恶煞一般。要知道,我们搬到皇后区,可比电影中的场景还要早20年。就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街区,我们一家住进了高速公路旁的一个巨大的茶褐色集中住宅区。那个叫作莱弗拉克城(LeFrak City)的住宅区如今依旧存在,现在是美国典型的面向中产阶级出售的集中住宅区。

纽约莱弗拉克城的地理位置

我第一天去当地小学上课的情景,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基本上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学校对我来说简直就像一个外星世界。为了让我能在全新的学校环境中“生存”下去,母亲想出了一条妙计。离家之前,母亲在我的脖子上挂了3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些我看不懂的英语。

母亲告诉我,3张卡片上英语的意思分别是:“我想上厕所”“我不开心”和“我想联系我的家长”。然后母亲叮嘱我说:“听好了,一夫,你想上厕所的时候就把这张卡片给老师看。感到不开心的话,就给他看那张……”就这样,我脖子上挂着3张卡片,以一种非常奇特的造型第一次去了美国的小学。现在想想,当时我的母亲还真是煞费苦心。长大后我才知道,有些小孩子在学校即使想上厕所也不敢跟老师说,结果尿在裤子里,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然后有人就此再也不想上学了。

母亲的“妙计”到底如何呢?在我的记忆中,有时即使我把卡片展示给老师,老师也没做出任何反应,看来母亲的妙计也不怎么奏效。上学几天之后,我依然听不懂周围的同学在说些什么。至于老师说的话,当然也和天书差不多。我又没办法逃避,总之我非常不适应新的环境。如果有的读者朋友小时候有去外国读书的经历,可能会理解我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当时在我们班上,只有一个男生和我一样是亚洲人的面孔。但是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不知道他是日本人还是当地的日裔美国人。他偶尔会帮一下无助的我,但说到底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再懂事、懂得照顾别人的小学生也不可能战胜自己贪玩的心,所以,他不可能时时在我身边帮我,基本上各种大事小情我都得靠自己。

作为外派职员的父亲,看到我所处的环境时,经常说:“一开始是挺艰难的,但小孩子就是不一样,学外语会很快的。”可是,还是孩子的我感觉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会永远持续下去。想说的话说不出来,那种苦涩的滋味我在6岁的时候就已经亲身体会过了。当时的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如今,在海外生活的日本孩子已经非常多,所以他们多少也会有几个伴儿。可是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派驻海外的职员还十分稀少,所以我在纽约的学校里找不到“同伴”。为此,父母很心疼我,但他们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