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青色西装

有生以来第一次穿西装是十八岁那年。现在仍清楚记得是VAN JACKET灰色人字呢西装。衬衫是白色扣领式,领带是黑色针织品。乃IVY(1)全盛时代的劳什子。

我特别喜欢人字呢(杉树纹)这种花纹,心里常想做第一套西装非此莫属。不过真做出来一看,原来人字呢西装不太适合十八岁少年。人字呢要穿起来得体,还得到一定年龄才行。

第二套西装是结婚时做的色调沉稳的橄榄绿英国式三件头,这个——自己说是不大好——穿起来相当协调。看当时照的相片,头发长长的,身体比现在瘦得多,脸上可以窥出某种类似毅然决然的东西。二十三岁时候的事。

由于我没有去哪里上班,做第三套西装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二十九岁那年的应征作品(2)偶然得了(可以这么说吧?)文学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为出席颁奖仪式特意买了夏令西装。但那时对西装的憧憬和执著已然消失,决定买一套尽可能便宜的,大致过得去就行。而且当时我也相当刚愎自用,心想岂能为出席一家文学刊物的颁奖仪式而买什么贵得离谱的西装!现在想来始知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当然喽,现在也够不知天高地厚的,但已比不过年轻人了。

那么买什么样子的西装好呢?权作散步在青山大街游游逛逛的时间里,发现过去的VAN大楼里正在处理公司破产商品。嗬,VAN也关门大吉了?如此想着走了进去。一看,正在卖传统式样的三扣棉质西装。橄榄绿色,价格一万四千元。太便宜了!于是买了回来,投进洗衣机洗得皱皱巴巴的,穿上旧网球鞋出席了颁奖仪式。

现在我的衣柜——如果能算衣柜的话——只有一套西装,在PAUL STUART买的黑西装。这纯粹是婚丧嫁娶时用的,只穿过一次。估计往后不会再买西装了。能够不穿那种麻烦东西着实再好不过。价格贵,不便于运动,一动马上变形,洗衣费都不是小数。偶尔心血来潮也穿西装上街,但走不到两小时就烦了,深悔不该穿这东西出来。那是绝对不自然的衣服。

需要打领带的时候我全部用休闲西装应付一下。我喜欢布鲁克斯兄弟休闲西装,左一件右一件买了六件,而打领带两个月才一回,所以未免买过头了。不过说起来我过的是几乎不花服装费的生活,这点儿浪费应该是情有可原的。只是,身穿双排扣休闲西装往宾馆大厅里呆愣愣一站,有时会被错当成大堂副理。在大阪的皇家宾馆就被人这么打过三次招呼,到底没了情绪。“喂,那个房间可准备好了?”鬼晓得说的什么!

倒是跟西装无关,我时常在各种场合被错当成各类人物。一次在池袋东武百货商店买东西,被看成打短工的店员,给一个神气活现的老伯训斥道:“喂,你怎么没有佩戴名牌?”毕竟过于意外,我也愕然“啊”了一声,对方转眼去了哪里。对东武百货商店倒没什么气恼,至今想来都觉得是一次奇特的体验。

闲话休题,还说西装。

我自己虽然不穿西装,但看到穿着十分得体之人,感觉也还是十分愉快的。想必那上面同样要花年头,要有哲学。两样我都没有,自然穿不来西装。

美国化妆品界的王者、已故的查尔斯·雷夫森一生只穿藏青色西装。据说他让一家名叫彼尔·费奥拉巴蒂的成衣店做了大约二百套藏青色西装,依序穿下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超越了哲学领域。若让《时尚先生》杂志说来则是:藏青色这一颜色能够突出某种权威和力量,赋予穿它的人以“此刻正在劳作”的印象。到底是构筑一代露华浓(3)帝国之人,对色彩的感觉果然敏锐。

看罢这个故事,上街特意留心四周,发现能把藏青色西装穿得潇洒有致的人实在寥寥无几。想必是因为藏青色西装不易穿得优雅得体。


(1) 应为Ivy League Style之略,适合年轻男子穿着的西装样式,无垫肩,不收腰,三扣。起源于美国常春藤联合会。

(2) 指作者的处女作《且听风吟》。

(3) 美国化妆品商标名,1932年由雷夫森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