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层能力
  • 晋早
  • 4076字
  • 2024-01-04 10:47:14

底层能力及其五大特征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教授首次提出“素质能力冰山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拔美国政府驻外服务联络官。该模型将个人能力和素质划分为两部分: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易于了解与量化,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得到改善和提升。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潜在的、难以量化的部分,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其中,“冰山以下部分”可以用“底层能力”来概括。

图1-1 素质能力冰山模型

一、底层能力及其五大特征

底层能力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动机、上进心、性格、特质、格局、情商、自我认知、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抗挫力、主动性、执行力、条理性等。

底层能力具有基础性、隐蔽性、决定性、先天性和可迁移性等特征。

1.基础性

每个人都能通过在学校或社会等后天学习获得一些技能,比如摄影、烹饪、理发、开车、编程、修汽车、造飞机、盖房子、修桥梁。

这些后天习得的技能,需要通过底层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底层能力就像鸿蒙、安卓、iOS这样的操作系统,而后天习得的技能更像一个个App应用软件。人们通常看到的只是App,以为只有App在起作用,实际上是操作系统决定了它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底层能力的基础性,有点像生活中的基础设施,比如水、电、网络,甚至公路。我们经常用电但看不见电,经常上网但看不见网,经常用车但对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习以为常。

操作系统、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底层能力在很大概率上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表现。

底层能力强悍的人,才能走到事业的更高层次。销售员很多,但像董明珠那样走上500强企业总裁的不多;会计很多,但像张勇那样担任阿里巴巴总裁的不多;文案秘书很多,能像方洪波那样走到千亿市值企业董事长的不多;程序员很多,能像字节跳动张一鸣那样具有战略思维的不多。如果细究他们的能力构成,绝对不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个具体技能上的出类拔萃,而是因为他们的底层能力卓尔不群。

为什么很多企业都在执行“选人大于育人”的原则?

因为人们早就发现,底层能力存在重大缺陷的人是很难培养起来的。随便一个人,如果给出充裕的条件和时间,就能培养出一个“张一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不过,每个企业的选人标准不一样,有的看重技能、学历、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底层能力的概念都没有。在我看来,重要管理岗位的“选人”,不能仅凭具体技能比较突出一个条件,更要考察底层能力、增长潜力和可塑性等因素。

底层能力好,意味着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学啥都快,不担心暂时技能落后。这就是底层能力的基础性。

2.隐蔽性

一般来说,技能是显性的,人们容易看得到。你学会了英语这项技能,你会说,这看得见;你学会了编程、修车、用电脑,这都看得见,甚至还有技能等级证书来帮助人们确认。

底层能力跟一般技能不同,它具有隐蔽性,一般人看不出来,甚至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多少人在找对象、招聘用人的时候,会刻意留心对方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格局、情商、自我认知等底层能力?

说到底层能力的隐蔽性,需要进一步分析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

第一,“冰山以上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是显性的,容易被观察或关注,而且有各种证书来帮助确认,比如学历学位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会计师证、建造师证等。

“冰山以上部分”不仅容易被发现,培养也相对容易。可以说,人们在社会上参加的各种培训,大部分都属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冰山以下部分”的价值观、个性、品质、动机等,不但培养、重塑有难度,也不容易被发现或关注。

打个比方,一个男人若送给女朋友的礼物是钱、房子、鲜花、巧克力、钻石等,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凭借这些东西能确认他目前是只“绩优股”,但很难确认他是否真的爱你、为什么爱你,更别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或心理缺陷、是不是“潜力股”,等等。

第三,一座冰山,浮现在水面上的其实很少,隐藏在水面下的其实更多。所谓冰山一角,就是说显现的仅仅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与知识技能相比,隐性的底层能力对人的决定性更大。

第四,企业普遍认为,如果只看重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忽略其价值观、动机、品质等素质,当一个员工的底层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观念相悖时,其能力越强,对企业的负面作用越大。

3.决定性

底层能力不仅具有基础性和隐蔽性,它还具有决定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部分是天生的,部分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成人之后改变难度会大很多。一棵树能长多高,并不取决于后天浇多少水、施多少肥,而取决于它的基因是什么,如果它是杨树,再矮也比橘树高。

麻雀再怎么喂养,也变不成凤凰,这也是基因决定的。

对人来说,这个具有决定性的“基因”就是底层能力。不同的人底层能力不同,哪怕学同样的专业,不但职业方向的选择不一样,发展到后面,职业高度和职场表现也会不一样。

比如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的几个同学,即使拿着同样的技能证书,大概率也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人会成为公务员,有人会成为教师,有人会成为企业家,有人会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还会有不同的职业高度和职场表现,有人干一辈子只能混到科级,有的年纪轻轻就能做到省部级;有人干到退休都是一个普通职员,有人一两年就能晋升为高管,甚至做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裁。

除了机遇这个不可控因素之外,决定芸芸众生命运沉浮的大多是底层能力。

观察多了、阅历多了,你就会发现,底层能力决定的不仅仅是职业道路、事业高度,也会表现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直至一言一行等。

4.先天性

底层能力的另一大特点是先天性。

我听过很多人讲企业家是怎么产生的,大多数答案是“天生的”。因为一个人的企图心、成就动机、悟性、抗挫力,甚至领导力,是很难后天培养的。所谓“天生的”这些东西,就是底层能力,大致是指与生俱来或通过各种经历潜移默化长期沉淀下来的心理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后天习得也很不容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本性的先天性,我又把它叫作“难习得性”。

一个悲观的人,你要把他变得乐观,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付出很多,而且很难。一个多疑的人,你要让他信任别人,同样要付出很多,而且很难。底层能力的修炼难度,远大于普通技能,但其作用也远大于普通技能。我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发现“羊性”的人——价值观偏于安逸的人,不论怎么激励和培养,他都很难变成“狼性”的人。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十年过去了,我再见到你,你还是这么有激情。而我,一个事情做不了多久就没激情了。”我能怎么回答?我只能说,这是天生的。有激情的人,天生就有激情,60岁、80岁都有激情。

“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是一种极致的强调,如果人人可用,那为什么名企都去985和211高校招聘?为什么企业招人会设置多轮面试?为什么还要设置试用期?为什么还说“选人大于用人”?为什么不直接在马路上随便拉一个人回来当员工?

我们可以很快习得一项技能,比如三天学会打字,五天学会PPT,一个月学会开车,三个月学会平面设计。但是,一个人很难三天变得有条理,五天变得情商高,一个月变得生活态度特别积极,三个月变得悟性很高。

底层能力就是“操作系统”,知识技能只是App。操作系统的开发难度远大于App,这就是为什么App成千上万,但常用的操作系统只有两三个。

5.可迁移性

可迁移性,是指底层能力不会因为跨行业、换公司、换岗位而被减弱或失去作用。

也就是说,当你具备这种能力之后,它会跟随你一辈子,不管你做什么,它都用得上。在这个特征上,它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通用能力。

比如,条理性就是一种底层能力。有些人凡事拎不清,只会婆婆妈妈;有些人就是有条不紊,做什么事都干脆麻利。条理性强的人,到哪里都有条理;条理性差的人,做什么都没条理。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无论是做销售还是做运营,无论是做基层还是做中高层,条理性表现都八九不离十。同理,情商作为一种底层能力,不论哪个岗位都需要:产品、技术、运营、文案、销售、管理、售后……也是一种可以在各岗位之间能无损迁移的能力。

我现在用人就非常看重思维方式、情商、执行力和条理性等,这些具有可迁移性的底层能力,不会因为你换了行业或换了岗位而发生衰减或不再适用。

相反,“冰山以上部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可迁移性上就差远了,通常不能跨行或转岗使用。你会英语但没法翻译西班牙语,会做平面设计但未必会做运营,会计专业能力换到技术研发岗基本没法用了,医生跨界建筑行业基本上一窍不通。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一个朋友曾在一家国资企业做航天器技术研究员,五十岁时因单位经营不善被裁员了。他下岗后至今也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固然是他对工作有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他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别的行业和公司没有实际用处。

所谓“跨行跳槽”需谨慎,意思就是要小心。多年积累的专业技能,大多是换一个行业就用不上了。说白了,专业技能大多不具有可迁移性。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放弃专业甚至跳出本行业之后,也能发展得如鱼得水。这样的人,多半具有较强的底层能力,譬如情商、人际沟通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等,事业空间会大得多。

二、洋葱模型

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将能力素质理论拓展为“洋葱模型”——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结构的能力素质模型:核心部分是个性与动机,向外依次展开为自我形象(自我认知)、社会角色、态度等,最外层为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态度是个体的自我认知、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

不论是冰山模型还是洋葱模型,动机、个性、价值观、自我认知等都属于底层能力或核心能力,而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能力。

图1-2 素质能力洋葱模型

基于冰山模型,我成立了“冰底学堂”,致力于研究和帮助更多青年人尤其是职场新员工提高底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