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走出思维困境
- 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2
- 殷亚敏
- 3504字
- 2023-09-13 17:42:27
人人都知道简单比复杂好,可是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多数人做不到?因为人们总是被困在既有思维里面,以至不敢想,也不愿做。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
1.改变,至关重要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任何问题,一定有至少十个解决的办法。可如果你不敢想,不敢试,就一个办法也没有。
怎么改变?找新方法、优方法、倒推法。
(1)新方法
书上的话可以听,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但是当你用老办法无法解决新问题时,就要寻找新思路,而不是墨守成规。
赞美和微笑是解决人际沟通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个方法在很多沟通类的书里都提到过,但是很少有人对这两种方法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际的检验,没有总结出赞美和微笑的训练方法。而我在演讲口才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实践和验证,发现训练方法其实大道至简,非常好用,甚至可以写成书,让更多的读者受益。于是我就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了《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用22万字系统总结出“好脸好话好沟通”的好处和方法,从2015年出版至今,一直是演讲口才类的畅销书和长销书。
◎粉笔加香烟
在某大学的一个科研室里,很多研究人员正在为了弄清一台机器的内部结构而着急。这台机器里有一个由100根弯管组成的密封部分,想要弄清其内部结构,就必须弄清每一根弯管的入口与出口。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动用一些仪器探测机器的结构,但效果都不理想。
后来,一位在学校工作的老花匠,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出人意料的是,老花匠所用的工具只有两支粉笔和几支香烟。
他的做法是:点燃香烟,吸上一口,然后往其中一根管子里喷,在喷的时候,在这根管子的入口处写上“1”。这时,让另一个人站在管子的另一头,见烟从哪一根管子冒出来,便立即写上“1”。按照这个方法,工作人员不到两个小时便把100根弯管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粉笔加香烟”作为一个新方法,就是敢想的结果。敢想,敢试,就成功了。
(2)优方法
新方法不一定就是优方法,只有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方法才是优方法。优方法是从众多新方法中筛选出的最优的。
◎方法与方法的“竞争”
《意志力》一书中讲过一个试验。
为了培养意志力,作者用一个月的时间,同时进行三组试验。
第一组,只需要天天保持自己坐直就可以了;第二组,要记录下每天每顿饭的菜单;第三组,凡是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时,就自己调整心情,增加正能量。
试验了一个月,哪组对培养意志力的效果最好呢?作者给出的结论是:第一组,天天保持坐直的。“天天坐直”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是最优的。
(3)倒推法
从结果入手检查方法是否有用,而不看方法是否合乎书本理论。
◎唯实践不唯书本
书本是什么?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在前,书本在后。当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而书本还没有进行总结时,怎么办?我的做法是,自己勇于研究问题,在实践中找出解决办法。
演讲和游泳、弹钢琴一样,都是技能,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掌握。所以,学习演讲,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坚持练习,才能成为演讲高手。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员提问:“老师,耳语练声法非常好,可是我就是没有恒心坚持练习,怎么办?”
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书本上没答案,我只有从实践中找方法。
来看个例子。
在长沙讲课,一个学员问我:“老师,我缺乏毅力,您让我们坚持课后21天练习,我怕坚持不下来,怎样才能有坚持练习的动力?”
我先问:“你有没有孩子?”
回答:“有两个。”
我接着说:“你坚持的最大动力,就是为孩子!”
为什么?
第一,为什么“为孩子”是动力?
我在演讲课教学中发现一个规律,不管学员是企业的董事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为人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人性。
当我发现了这个规律,并在课堂上给学员讲清楚这个道理以后,很多没有恒心的学员,马上行动,回家以后就为了孩子而坚持了21天练习。我想你也一定有“希望孩子超越自己”这种愿望。
第二,为什么要在“坚持”这件事上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为坚持是让孩子成才成长的核心方法,是让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核心秘诀。
以我自己为例,最高学历只是函授本科。我今天能在顶尖大学教总裁班,靠的不是学历,而是“坚持”。无论是在话筒前自己讲话,还是在课堂上教别人讲话,或是写出教别人讲话的书,我这一生其实都在坚持做一件事:讲话。
你要想让一代更比一代强,不要送金钱、房产、知识,就送给孩子“坚持”二字。只要孩子有了恒心,具备了坚持的品质,无论学业、事业,都会成功。
怎样把“坚持”有效地送给孩子呢?靠身教,做给孩子看。说得再多,也没有效果。加入“21天练习”群,每天在孩子面前练习耳语《人一之》。你做,让孩子帮你打卡,就是最好的身教方法,带动孩子跟着你一起练习,你能坚持多少天,孩子就能坚持多少天。这已经被我教过的学员反复验证过了。
听我说完这两点,这位学员说:“老师,我明白了,我找到了克服惰性、坚持练习最好的理由!”
2.勤于“烧”脑
做什么事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这就是思想上的懒惰。
比如,许多人抱着手机不停地“刷”,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因为有趣、轻松,不必绞尽脑汁,潜意识里当然乐意这样打发时间。
而要找到大道至简的方法,就没这么舒服省劲,需要经过深入甚至是痛苦的思考。正如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既“烧”心又“烧”脑,经受了无数折磨。
◎想不出办法很痛苦
大道至简的思维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呢?我在写这本书时思考这个问题,可谓穷尽心思。
不会大道至简的思维方式,到底有什么障碍?我因此四五天写不下去,概括不出到底有哪些常见的误区。想不出,但还是要想,搞得我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很痛苦。
直到有一天早上四五点钟假寐时,我突然想到“本本主义”,一切按书本上的去做,是属于“不敢”。顺着这个“不”的思路往下想,又想到了“不愿”“不见”“不全”,心中不禁一喜。
一喜没过,我又想到,灵感不记录,一会儿就会忘,又是一惊。于是我马上翻身下床,把这“四不”观点记录下来,并趁热打铁,为这“四不”观点找例子,折腾了一个小时,思路顺了,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你看,这中间的过程是不是很痛苦?人对懒惰有偏爱,谁愿意自讨苦吃呢?
◎一个人一辈子一本书?不
对一个老师来说,懒的表现就是:教科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
很多人教了一辈子书,还是照本宣科,一本书教了一辈子。
我在大学教课期间,下课后经常会在走廊里溜达,透过门上的窗户,看看别的老师是怎么教课的。看到80%的老师都在照本宣科。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不买账: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看手机,有的看别的书,有的写其他科目作业……
懒的实质是什么?是没有责任心。什么叫没有责任心?就是心中没有人。没有什么人?就是老师心中没有学生。
我觉得这是当老师的耻辱。看到这种情形、这样的老师,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全神贯注上我的课,真正掌握演讲技能。
怎样做到呢?方法很多,核心还是大道至简。
◎我的教学只追求一个字:简
我的第一本书《21天掌握当众讲话诀窍》出版时,面对新浪网记者关于“大道至简”的提问,我是这样回答的:
大道至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二是简易。
先说简单。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当众讲话技能进行点状突破。我在前言里概括出学习当众讲话的难点是四个字:胆、声、情、识。全书针对这四个难点,总结出了一套通俗易懂、快速见效的四字方法:定、耳、舞、诀。
当众讲话的四个训练方法,每个方法都是一个字,读者把书看完了,这四个观点也记住了,不会觉得长篇大论,难懂难学。
网友“在水一方”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当众发言可以这么简单?茅塞顿开。”有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本书:“现在图书市场充斥着许多‘标题党’的书,内容空洞,实质乏善可陈,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可操作性,而殷亚敏老师推出的这本书,简单明了,对我们年轻人掌握讲话诀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强烈推荐!”
再说简易。就是书中提供的当众讲话训练方法,简便易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比如练习当众讲话胆量的“三定”法(笑定、眼定、站定),微笑怎么练,眼神怎么练,停顿怎么练,都有一套量化训练方法。
一位网友在新浪读书上看了这本书后,按书中所讲方法坚持练习了十天,然后留言说:“我按照书上的要求,讲话之前,先站稳,停三秒,再开口,想清楚了再说,不论是向领导汇报工作,还是接客户电话,我都这样去做。讲话慌张毛躁的毛病大有改观。”
简,既是我写书的特点,也是我讲课的特点,二者一脉相承。追求大道至简的原动力,来源于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这份责任心离不开勤奋,包括思想的勤奋和行动的勤奋,勤奋之下,我才能发现这个简单、简易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