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好说话,让孩子理解你
让孩子理解你,不是服从你
《新文化报》的记者曾经在一个地区的三所省重点中学向学生们发了280份调查问卷,结果令人震撼。
问题1.你的袜子谁来洗?
95%妈妈或其他长辈洗;5%自己洗。
问题2.你认为妈妈辛苦吗?
22%一般;59%很辛苦;19%不辛苦。
问题3.你常与妈妈沟通吗?
22%经常;26%偶尔;52%几乎从不。
问题4.你给妈妈做过饭吗?
20.5%没有;66%有过一两次;13.5%经常做。
问题5.你为妈妈洗过脚吗?
1%洗过几次;20%只洗过一次;63%从来没洗过。
问题6.你常对妈妈说感激的话吗?
39%经常说;20%只是偶尔;41%几乎从不。
问题7.妈妈不高兴时,你安慰过她吗?
62.2%有;5.4%没有;32.4%有一两次。
问题8.你觉得应该回报帮助过你的人吗?
20%没考虑过;62%应该;18%不用。
问题9.遇见教过你,并常批评你的老师,你会说话吗?
86%不理她(他),假装没看见;14%会主动上前打招呼。
在调查问卷中,有52%的孩子表示自己几乎从不和妈妈沟通。对于“你认为妈妈是否辛苦”这个问题,有19%的孩子觉得妈妈不辛苦。“我一点也看不出妈妈辛苦。她们每天早上起来给我做早饭,然后送我上学,晚上再来接我回家。天天如此,从来没有听她们说过自己很辛苦啊。”妈妈只是没有把生活的辛苦和沧桑挂在脸上,孩子们就以为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辛苦。
从另一个角度,很多妈妈总是以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让孩子听话懂事就行了,她们不愿意让孩子知道自己工作生活上的辛苦,也从来没有给孩子理解自己的机会,只是觉得自己既然不辞辛苦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孩子就应该服从自己,听自己的话。但是,孩子并不认同这个道理,他们并不会认为自己一定要服从妈妈。其实,让孩子服从你,不如让孩子从内心理解你。当孩子越是了解妈妈付出的辛苦,就越会从心里理解和尊重妈妈,也才能真正心服口服地听从妈妈的劝告。否则,孩子只会觉得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其实,当妈妈与孩子之间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时候,孩子往往能更好地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以及妈妈做出的牺牲;当孩子完全从属于妈妈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无视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不理解妈妈,那就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认真思考一下:妈妈每天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费尽心思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即使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也很少跟孩子提起,实在是很不容易。妈妈空闲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讲一讲自己工作上的情况,让孩子对妈妈工作的艰辛心里有数。要让孩子明确这样一个观念:无论妈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凭自己的本领在吃饭,都值得孩子敬重。
为了让孩子更理解自己,妈妈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1)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凡事除了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之外,还要推己及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这样才能不失偏颇。
(2)通过让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学会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轻易可以成功的,必须要付出努力才可以得到好的结果。
(3)最重要的一点,要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的烦恼和辛苦。妈妈可以在晚饭的时候和孩子多聊聊天,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也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
当孩子不能理解妈妈的苦心时,妈妈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的困难、辛苦以及工作的状况,让孩子理解你、关心你,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