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本书结构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上面的叙述大致为本书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关注不平等指标的计算和推测,并通过多个实例来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估算,最后对计算问题进行了方法论上的反思。

不平等指标有一些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据来说明复杂的问题。例如,当一群人的收入全部增长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不平等程度不变。又如,如果有两组人群合并,两组的结构完全相同,显然,合并后的大组的不平等程度并不会改变。

估算不平等数据有两个途径,一是估算收入分布后再算不平等,二是借助于洛伦兹曲线估算。学术界普遍认为GB2分布比较符合实际分布,它需要4个参数,这对数据的来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Beta-2、Dagum、Singh-Maddala等分布是GB2的特例。估算方法可用GMM方法、最小二乘法等。最小二乘法相对简单,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在电子表格中完成计算。

通常数据完整时,推测不平等程度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并不完整,或者问卷调查的方法有问题,此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推测。根据统计学家、经济物理学家的分析,收入和财富都满足某种程度的分布,收入通常满足泛化的贝塔二型分布,最富有者的财富分布通常满足帕累托分布。利用已知的数据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工具推算出收入或财富的分布。更多的时候,数据严重缺失,此时只能作简单的估算而无法作精确的估算。例如,我国每年的统计公报中,仅公布收入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仅此两个数据无法估算出基尼系数,但我们可以根据历年的这两个数据的比值来估算基尼系数的趋势。

基尼系数和帕尔玛指标之间有关联性,而和收入占比、分位点比值间的关联性不强。两组收入数据即使具有同样的基尼系数,其收入占比、分位点比值等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在实际分析不平等时需要注意。考虑到泰尔指数的不稳定性,不建议使用该指标。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自然状态下的不平等。这部分跨越了三个学科,是后面“应得”部分的理论基础。只有解决了“自然状态”的理论问题,才能回答“应得”问题。有人认为“自然状态”是平等的,而基因研究者则认为人的基因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成功,这两个观点会导致对“应得”的不同看法。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理论探讨,主要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来梳理“左”“右”两派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已在前面的“两大阵营”和“应得”两部分作了简单介绍。

本书的第四部分是总结与政策建议。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微观手段,主要借鉴美国的不平等来说明问题,二是宏观指导原则,主要借鉴本书前面三部分的理论和实际来提出建议。

在微观方面,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应当注意农民的土地在保护以农民为代表的弱者时所起的作用,防止农民失去土地控制权。其次,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应当采取向穷者倾斜的政策。最后,要防范金融领域的过度投机,进行必要的税制改革。此外,美国的不平等对于反思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有借鉴意义。

在宏观原则方面,本书认同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中的第二原则,即“向社会中最不利者倾斜”,但不认可其论证方式。除了此原则之外,也应当注意各种实际手段。此外,有许多税收可以作为考虑的对象,如遗产税、赠与税,甚至是移民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