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局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是器官间关系

局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是器官间关系。器官间关系是器官之间的客观真实存在,是一个具体的现实局部,是一定的局部区域。

(一)普遍性器官间关系

普遍性器官间关系即层次关系,存在于人体的一切局部中,是人体各局部内最重要的关系。在体壁和四肢,层次关系多呈现层层包裹的封套式鞘状关系,由浅入深分别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和骨,前二者称浅层结构,后者称深层结构。在体腔内,层次关系则呈现上下、前后、左右排列组合的行列式关系。例如,胸腔的上纵隔分浅、中、深三层次排列关系,浅层为胸腺、三大静脉,中层为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深层为喉返神经、三大管道。盆腔分前、中、后三层次排列关系,由前向后分别是泌尿区、生殖区、消化区等。

(二)特殊性器官间关系

1.间接关系 即腔隙关系。器官与器官间只相贴但并不直接相连,有空间相隔。这种关系主要出现于三大浆膜囊(胸膜、腹膜、心包浆膜)存在的局部,即胸部、腹部和盆部。间接关系为局部器官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方便器官自身变形运动,减少器官间因运动产生摩擦及损害。例如,肝周围有6个间隙,结肠下区有右肠系膜窦、左肠系膜窦、右结肠外侧沟、左结肠外侧沟;盆腔有直肠膀胱陷凹、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等;胸腔有左、右胸膜腔及肋膈隐窝等。间接关系为处理该局部器官病变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天然的通道”,如直肠子宫陷凹、肋膈隐窝、心包前下窦,都可进行穿刺;此外,临床上常用的硬膜外麻醉、腰椎穿刺术等,都是应用这些天然的器官间接关系。但是“天然的通道”同样也是病变扩散的途径,这是不利的方面。

2.直接关系 是器官与器官间直接相接触关系,即器官与器官之间有组织连接。这种关系既对器官有一定相对较强的固定作用,又不过度限制器官的运动,不影响器官的功能活动。这种关系内常有血管、神经通行,成为血管、神经的通道和桥梁。直接关系中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关系密切,联系紧密;有些关系疏松、易分离,也常被称为间隙,如在头部有帽状腱膜下间隙,在颈部有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在胸部有食管后间隙、肋间隙,在盆部有耻骨后隙、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隙,在四肢有骨骼肌之间的肌间隙等。以肋间隙为例,其前部和后部都允许穿刺,但穿刺原则不同:前部在两肋中间穿刺,后部在上位肋骨的下缘穿刺;而后部肋角以内的区段就不可穿刺,被确定为禁区。

3.组合关系 是器官间形成的特殊关系,如韧带、孔、三角、管等。这些特殊关系是器官间形成的集合结构关系,或构成的相对限定及局限于区域的空间关系。韧带是内脏器官间的主要直接连接关系,对器官有固定作用。同时,韧带又是血管、神经通行的桥梁或交通管道,亦可作为观察和确定某些器官和分区的定位标志。因此,韧带是有多种不同机能的特殊内脏器官间关系。孔是器官间形成的可穿行的相对限定区域关系,是为某些血管、神经设立的专门通道,如上肢的三边孔、四边孔,下肢的坐骨大孔、坐骨小孔、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等。三角是器官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关系,是限定性关系,如颈部有颈前三角、颈后三角,下肢有股三角等。管是器官间形成的管道式关系,是为某些血管、神经设立的专门通道,如上肢有肱骨肌管、腕管,下肢有腹股沟管、收肌管、踝管等。